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大連開發區)是1984年9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成立,于同年10月15日正式動工興建的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享有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并實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新型管理體制的經濟區域。
大連市人民政府在開發區設立管理委員會,代表市人民政府對開發區的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目前,大連開發區擁有20余萬人口,開發面積達28平方公里。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工業區,4平方公里的居住區、4平方公里的公建區,其他用地5平方公里。已成為大連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化工業基地,成為大連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連開發區依靠大連雄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基礎,享有大連獨特的地理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得益于率先改革開放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被譽為“神州第一開發區”,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之一。
大連開發區是中國政府80年代確定的重點國家建設項目,是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之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開發區大有希望”推動了大連開發區的開發開放。大連開發區的發展對整個東北發揮了輻射、帶動和示范的作用。大連開發區三面臨海,她的扇形面正好對著亞洲最發達的國家,這就使大連開發區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是各國投資者進入中國的大門。
目前在大連開發區投資商來自日本、香港、美國、法國、韓國、臺灣、加拿大、新加坡、泰國、澳門、馬來西亞、玻利維亞、俄羅斯、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菲律賓、西班牙、奧地利、哈薩克斯坦、英國、匈牙利、德國、瑞典、比利時、丹麥等國家和地區。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39家落戶這里:日本的佳能、東芝、三洋、三井、三菱等;美國的輝瑞;法國的道達爾;德國的西門子;韓國的大宇、浦項、LG等。
進入新世紀,大連開發區將以更高的發展目標實現第二次騰飛,為了實現全區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的跨越式發展。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進一步提出“提升硬環境,創新軟環境,高起點培育第三環境”的戰略思路。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全區GDP達到413億元,年均遞增20%;工業總產值達到825億元,年均遞增18%;出口創匯達169億元,年均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1億元,年均遞增9.2%;五年合同外資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最終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發展目標,并為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