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保稅區于1996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面積3平方公里。保稅區位于珠海經濟特區南部緊靠灣仔口岸,與澳門隔水相望,通過橫琴大橋和蓮花大橋與澳門陸路連通。距市中心約11公里,距珠海港口44公里,距九洲港18公里,距珠海機場40公里,距建設中的珠海火車站僅5公里。距香港也只有36海里。這里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度。[請參閱地理位置圖]
珠海保稅區的發展目標是:珠海保稅區將發展成為廣東改善投資環境、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的窗口;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基地;加強粵、澳兩地經濟合作的“先行區”;廣東發展高科技產業、高附加值產業和高創匯產業基地,珠海經濟管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驗區”。
珠海保稅區的對外交通運輸以珠海市的交通設施為依托。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珠海市已創造了良好的海陸空交通條件。珠海港已建成為中國南方主樞紐港之一,并已被批準為對外開放口岸;高等級公路平坦寬闊,四通八達,連接國內各地;廣珠鐵路已于1997年10月動工興建;按現代化國際機場標準建設的珠海機場已開通30多條國內航線。
珠海保稅區生產、生活用水供應充足,水質優良;電力主要由廣東省大電網提供,同時,就在保稅區旁邊的洪灣燃機發電廠和洪灣柴油發電廠更可保證保稅區的生產、生活用電;珠海市郵電通訊業十分發達,可為保稅區提供直撥國內外1800多個城市的電話、傳真和電傳等服務。 3、配套完整的工業體系
到目前為止,珠海保稅區所在地的珠海市已形成了擁有66個行業的工業生產體系,配套能力強,為珠海保稅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工業基礎。
珠海市自設立經濟特區,特別是1992年實施重獎科技人員政策以來,吸引和培養了大批各種高素質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此外,全國十多所名牌大學均在珠海設立校區,為在珠海保稅區投資營商所需的各種人才提供各類人才保障。
珠海保稅區所處的珠海市,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由昔日小漁村躍居“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和24個進入“小康”的城市之一,并被國家授予“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生態示范區”和“中國旅游勝地”等稱號,并于1998年榮獲聯合國頒發的"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
珠海保稅區管理委員會作為珠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根據珠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珠海市珠海保稅區條例》的規定,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統一管理對保稅區的行政事務,行使市政府授予的經濟管理權。這種精簡、高效的管理模式無疑將為保稅區內企業的運營帶來極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