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逼小孩學數學、外語、鋼琴、繪畫,內地人早就見怪不怪。但是人們可能不知道,香港——這個開放的社會,小孩子一點也不比內地孩子輕松,一系列新聞說明,“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同樣在香港通行。
家長排隊聽入學會
香港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附小,9月3日舉辦了2012年度小學一年級入學簡介會,場面完全可以用“盛況”來形容。
全港適齡兒童約4000人,當天的簡介會吸引了2000多名家長前來。為了一張入場券,許多家長清晨就冒雨排隊等候,更有一些家長甚至凌晨3時就來了。
這所學校今年將收150名小一學童,千軍萬馬如何過獨木橋?許多家長有備而來。李太太就形容兒子能入讀該校猶如“中獎”,已安排他學習英語、繪畫及跑步。身懷六甲仍排隊入場的潘太太說,雖然大兒子只有1歲半,但去年她就來參加了簡介會,“早點了解可以提早培育他,明年還會再來。”她說,每月花逾3000港元,讓兒子一周4天參加外語及運動班,未來還打算讓他學音樂。
據悉,本周,圣保羅中學附小也將舉行簡介會,該校預期屆時將有2000至3000人到場;另一間名校英華小學稱,已收到3050份小一申請表,較去年增加了23%。
壓力致“開學恐懼證”
香港媒體近日報道,一名中學新生因為壓力過大,患上“腸易激綜合癥”,三天兩頭肚痛腹瀉無法上課。家長要求校方給孩子調班或延遲上學,反被校長批評溺愛孩子。
上學導致肚子痛并非個案。9月開學在即,香港青年協會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1300多名中小學生,發現三成學生受困于“開學恐懼癥”,壓力超標,失眠、頭痛、無精打采成普遍的焦慮癥狀。
與內地相比,香港孩子的課業和升學壓力一點也不少。中學招生時都要看孩子的小學成績,許多學生除了應付繁重的學校課程,還得參加父母安排的各式興趣班和補習班。
“港童”出沒請注意
香港近來流行一個詞匯叫“港童”,他們叛逆而霸道,動不動就發脾氣,對人吆五喝六,聽不進批評,是“恐怖小孩”的代名詞。香港媒體說,“港童”很可能是“虎媽”、“虎爸”過嚴的教育造就的。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香港有一群職場強人“虎家長”,對子女要求嚴苛如下屬、令子女變成“苦孩子”,因而反抗、報復,做出惡霸行為。心理咨詢機構發現,這些父母大多是位高權重的企業高層,而孩子則多數是名校學生。
心理學家指出,若期望子女一步登天,最終只會令孩子感到過度受壓而出現后遺癥,家長因而更焦躁,親子間壓力愈大,子女出現“完全不聽從指令、故意與父母作對”的“違抗性行為”。父母應反省自己是否期望過高,同時改變愛比較的心態,不是所有小朋友都一樣,應接受他們不同和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