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調查顯示,受訪消費者較為關注商家是否照顧員工福利,以及有否履行廣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如幫助天災受害者、以慈善服務回饋社會等;但不太關心商家是否協助弱勢群體,如殘疾人士或少數族裔等。調查還顯示,[注冊香港公司程序]消費者會避免購買瀕臨絕種動植物制成的產品,但不太在意產品是否污染空氣。
調查還探討了受訪者未“負責任消費”的原因,其中35%的受訪者認為不實行“負責任消費”的主要原因,是相關消費會為生活帶來不便,其次是覺得受限于個人的收入水平。
調查負責人彭嘉諾教授表示,這次調查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助于政府、商界和社會了解消費者對“負責任消費”的認知。他建議政府及教育機構可協助制定相關政策,倡導社會推行“負責任消費”。
香港浸會大學5日發布一項調查顯示,[注冊香港公司費用]香港市民的“負責任消費”意識參差,由此建議設立一套完整的“香港負責任消費指數”,供相關機構作教育和推廣,以期推進市民“負責任消費”。
所謂“負責任消費”,是指顧客在消費時,除了考慮自身的直接得益外,還考慮消費行為對該銷售機構的員工、其他消費者及公眾等其他利益相關者,[香港公司做賬報稅]以至地球生態等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