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香港媒體揭發,湯顯明出任廉政專員期間,涉嫌以公務超支豪宴內地官員、攜女朋友出席公務活動以及以公務送禮等。有關丑聞曝光后兩個多星期[法國公司注冊],香港律政司與廉署終于在5月14日罕見地先后發表聲明,交代如何處理涉及湯顯明公務酬酢、饋贈和外訪開支等問題。
廉署在聲明中表示,在征詢法律意見后,決定由現任廉政專員白韞六直接領導專責調查小組(L組)進行調查,L組的首席調查主任和現任或前任的L組成員為小組人員。署方強調,按照廉署內部既定的“申報利益沖突”機制,如負責調查的廉署人員就調查的案件或人士有任何存在或觀感上的利益沖突,必須作出申報,如有需要,更會在申報后回避處理或接觸有關個案。
律政司在另一份聲明中則解釋,最終認為由廉署而非警方展開調查較恰當,是因為廉署是擁有調查權力處理這類投訴的專責機構,而且有累積多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白韞六亦未有涉及任何上述投訴所指控的不當行為,相信他能恰當地領導調查工作。
律政司強調,相關的調查人員應符合三大準則,分別是從未出席或涉及由湯顯明個人安排的任何活動或事項;除了正常廉政公署人員的公務外,并沒有直接或間接地與湯顯明有任何聯系或關系以及對湯顯明進行的調查,并沒有實際或觀感上的利益沖突或專業困難。
成立五人專責小組
消息指出,目前廉署執行處已成立一個五人專責小組,成員包括廉署“內部調查及監察組”(L組)的首席調查主任莊家樂、一名總調查主任及三名高級調查主任。小組今后將毋須經過執行處首長,直接向廉政專員白韞六匯報湯顯明案的調查進度和結果。
熟悉廉署運作人士分析,小組須調查湯顯明出任專員五年來的所有酬酢、送禮及外訪細節,預計須會見逾百位證人,當中包括最少數十名曾陪同湯顯明出席大小宴會及外訪的廉署中高層人員,如執行處前首長李銘澤及社區關系處處長穆斐文等,故小組成員必須是較資深的執行處人員,最低限度是年資達七至八年的高級調查主任。[法國注冊公司]
該名人士又說,預計小組還會約見相關的中聯辦人員及政商界人士,這些證人并非“隨傳隨到”,亦有可能要到內地造訪曾獲湯顯明送禮款待的內地官員,估計單是錄取口供已需時兩個月,連同咨詢律政司意見及定時向“審查貪污舉報咨詢委員會”匯報,故最少需時半年才可完成調查向白韞六提交報告。
調查期重建廉署信心
曾擔任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的大律師查錫我指出,湯顯明作為公職人員,若他如報道所指,曾攜同女友出席非公務飯局,卻以公務結賬,以有關單據向廉署申領,可能已觸犯《防賄條例》第九(3)條,即以收據作虛假陳述,意圖誤導及詐騙其主事人及觸犯“公職人員行為不檢”罪名。前者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為監禁七年及罰款五十萬港元,后者因屬《普通法》,并無監禁上限。
香港《東方日報》5月16日撰文指出,廉署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這次悍然出手,證明湯顯明的連串貪腐指控絕非傳聞,其“不廉專員”的尊號算是得到正名了。
文中認為湯顯明面對“追殺”,四面楚歌,立法會賬委會聆訊也好,專責委員會拷問也好,甚至特權法鍘刀也好,只能對其道德審判,政治施壓,惟有廉署刑辦,才動真格。廉署調查湯顯明,形同自贖,這段日子流失了的公信力總算得以挽回少許,但最終能否重振雄風,還得看查湯顯明查出什么成績來。
不過,對于廉署就湯顯明的連串貪腐丑聞展開刑事調查,香港社會有不同看法。曾出任廉署調查主任的民主黨總干事林卓廷批評,廉署內部調查專員是“聞所未聞”的做法,有“自己人查自己人”的顧慮。調查小組日后需要增加透明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但前副廉政專員郭文緯反駁,現任廉署專員白韞六與湯顯明無任何關系,由他領導調查小組,可凸顯調查大公無私,沒有所謂“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問題。
香港公共事務顧問黃麗君也指出,在律政司正式拍板調查湯顯明前,社會對應由廉署調查或是交由警方處理有不同意見,律政司最終認為廉署為調查貪污罪行的專責機構,并有經驗豐富的內部調查隊伍,決定調查由廉署跟進,但也定出了五大條件,其中最重要一項是調查人員必須從未出席或涉及由湯顯明個人安排的任何活動或事項,這一條件其實對調查工作不無影響。
她表示,湯顯明作為廉政專員,設宴接待內地官員,按常規,專員之下三個部門的各級首長都有機會出席。在執行處的編制中,有一個首長、兩個處長以及四個助理處長,這七個人相信在過去五年都曾經出席過湯顯明各式款客、會面的場合,換言之,他們都不能參與調查。于是,負責調查的主力人馬將會是內部調查及監察組(L組),率領L組的首席調查主任將成為調查隊伍中最高級的人員,由他越過三層上級,直接向白韞六匯報。這個安排并非最理想,但可能是在現有情況下的最佳選擇。
香港《明報》5月16日發表社評指出,律政司宣布由廉署對湯顯明展開刑事調查,為了消除“自己人查自己人”的質疑,律政司作了一些特殊安排,意圖強化公眾對“公正調查”的信心。不過,即使如此,因為被調查對象是前任專員,[注冊意大利公司]而涉及的現職廉署中人,不少是署內掌握實權的高層人物,所以,親自領導調查的白韞六專員,要想辦法做到整個調查在“看得見公正”的情況下進行,才可以最大程度取信于民。若白韞六處理得法,廉署可以轉化這次危機為契機,進一步確立大公無私、守護廉潔核心價值的形象,恢復公眾對廉署的信心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