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一套適用于香港的金融機構(包括金融市場基建)有效處置機制,香港特區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7日開始展開為期3個月的第一階段公眾咨詢。
政府發言人表示,有需要建立一套適用于香港的金融機構有效處置機制,以符合國際規管和監督金融機構的最新準則。一套有效處置機制可賦予有關當局權力,能更有效地處置不能持續經營的金融機構,避免造成嚴重的系統性破壞,同時保障公帑。
發言人表示,當日展開的咨詢旨在就有關處置機制的初步構思及建議征詢公眾和金融服務業界的意見,我們會分析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意大利商會聯盟及其專業機構]以期在第二階段的公眾咨詢制定更詳細的建議。
發言人說,我們計劃于今年稍后時間,就處置機制更為具體的細節和操作進行第二階段的公眾咨詢。視乎公眾咨詢的結果,我們期望在2015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的立法建議。
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多個地區的政府花費史無前例的巨額公帑挽救瀕臨倒閉的金融機構。隨后,國際社會推出連串監管改革措施,務求提高金融體系抵御沖擊的能力和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定。
2011年11月,受20國集團領袖委托的金融穩定理事會公布了《金融機構有效處置機制的主要元素》(《主要元素》)。香港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的成員地區之一,又是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有責任履行《主要元素》所列明的新準則。
香港現行的法定框架沒有提供金融穩定理事會認為是有效處置機制所需的所有權力,因此需要修訂法例以令現行安排符合《主要元素》所列出的準則。[意大利米蘭商會簡介]若有需要時,有關當局便能更有效地對瀕臨倒閉的金融機構進行有秩序的處置,避免造成嚴重的系統性破壞,同時保障公帑。
發言人介紹,現建議的香港金融機構處置機制,力求符合金融穩定理事會要求的標準,包括關于涵蓋范圍、管治安排、處置權力和方案、保障安排、資金安排、跨境協調及信息共享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