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由于稀土價格開始上漲,稀土永磁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焦點,但是對于稀土永磁板塊來說,市場目前仍然存在著分歧。因為,稀土永磁產品類上市公司均是以稀土為產業鏈為起點,而目前的稀土永磁材料股均無稀土礦,而稀土礦均掌握在個別大型企業中。也就是說,上游稀土產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使稀土永磁材料股的成本壓力較大。
目前,南方離子型稀土的整合正在進行中。規范稀土市場的亂象、引導行業有序發展,是稀土整合的關鍵,只有通過行業整合,增加稀土行業企業的競爭力和集中度,才能夠使我國在稀土領域的定價權和影響力得到提升,本報今日推出稀土專題以饗讀者。
采礦權“定向”大型企業掣肘稀土整合?
近年來,隨著稀土工業價值以及戰略價值不斷提升,并且伴隨著稀土價格的暴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稀土行業,這其中包括地方企業、中央企業、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但在眾多各路不同企業共同進入這一領域后,無序開采、環保、走私等問題不斷困擾著稀土行業。為了使稀土行業能夠健康發展,由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伴隨著《意見》的出臺,一場整合中國南、北方稀土的大戲已經開鑼。
稀土整合南北不同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稀土的格局分為南放稀土與北放稀土。目前北方稀土方面,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頒布的《內蒙古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的具體內容可以得知,包鋼已經在北方稀土方面獨占鰲頭。由于,《方案》中提出,將對內蒙古自治區中的35家稀土上游企業進行兼并重組、補償關閉和淘汰關停,整合方案實現后包鋼稀土(600111)將成為中國北方唯一一家從事稀土上游生產經營的企業。
但目前的問題是在補償方式以及補償金方面存在較大爭議,且關停的具體名單并未確定。該怎樣處理好被兼并或被關停企業的利益成為了整合的焦點。
相比北方稀土,南方稀土市場局面較為混亂,涉及利益方較多,處理起來相對復雜。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曾通過媒體指出,5月份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宣稱用1—2年時間完成稀土行業整合,其中南方排名前三的稀土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80%。目前有望入圍的企業包括央企主導的五礦集團、中色集團、中國鋁業(601600)和地方主導的廣晟有色(600259)、廈門鎢業(600549)和贛州稀土礦業公司。
另外,他還表示,稀土之爭歸根到底是利益之爭,這當中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央企利益以及地方企業利益,處理的關鍵是如何協調互相之間的利益糾紛。北方的稀土相對來說主體較為單一,整合難度相對較低。南方由于稀土分布較為分擔,利益主體眾多,整合的難度較高。
有分析師指出,由于南方稀土市場呈現不確定性,所以,整合方式應為央企獨大并牽手地方國企。之所以這樣做,有業內人士解讀為,盡管央企擁有資金和技術方面等的優勢,但鑒于南方稀土資源被地方政府控制的事實,南方稀土整合不可能出現央企獨大的局面。因為,與分布相對集中地北方稀土不同,我國南方稀土的分布較為分散,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且地方政府保護嚴格,所以,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各方利益相對較為難協調,特別是在稀土價格暴漲的事,指望地方政府將稀土資源拱手讓出的可能性并不大。
上述人士還表示,而央企想趁機獲取稀土礦產資源的企圖與地方政府希望吸引投資發展當地深加工產業的想法相互沖突,所以完全有央企來收購整合或者控制地方稀土資源的想法較不切實際,這也是很多央企收購了分離冶煉企業卻未能獲得稀土資源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分離冶煉企業需要整合且比較容易進行整合,而央企也具備整合的資金實力和發展深加工的技術優勢,所以,通過統籌央企和地方大國企,有央企在大力整合收購稀土分離企業和發展深加工產業鏈的同時,聯手地方國企重組當地稀土資源的模式更為可行。
而關鍵是南方稀土的整合將由哪幾家企業來分別實施?所謂的,“稀土二十二條新規”中的南方稀土產業集中度達到80%的前三家企業究竟是誰?目前尚未有定數。
南方稀土整合
仍存三大問題
日前,在全國稀土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積極推進稀土行業的聯合重組,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是改善稀土行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組建大型企業集團的具體方案。6月15日,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籌備組負責人王彩鳳表示,產業集中度80%以上,是指稀土冶煉分離能力和稀土資源兩方面的綜合實力。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稱,目前,我國南方稀土整合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采礦權在各省之間應如何分配?第二,央企希望在南方稀土整合中分一杯羹,而地方國企并不樂意看到央企插足其中,兩者的利益應該如何協調?第三,稀土整合還應考慮到民營企業的利益。
曾經有稀土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可能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以后國家將限制稀土采礦證以及采礦權的發放,將由國家監管部門按計劃、按量供給給大型企業資源,并有這些大型企業來分配上游產品給中下游企業,但這僅是猜測。
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目標,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要達到80%以上。但是,擁有稀土資源的省份很不希望看到省內企業沒有采礦權的結果出現。
另外,對于央企與地方國企在稀土方面的矛盾早已顯現出來,五礦的稀土冶煉分離能力為南方最大,而中鋁日前收編了江蘇五家稀土礦分離企業,中色股份(000758)也在廣東成立了中色南方稀土(新豐)有限公司。盡管央企在冶煉分離環節大舉擴張,但是最終是否有足夠的原料,還需要看對上游礦產資源整合的情況。業內人士稱,如果沒有礦產資源,就沒有真正的行業話語權。央企在獲取礦產資源方面必須協調好與地方的利益,不能只顧自己賺錢,否則會困難重重。據知情人士介紹,此前曾有有色金屬企業在贛州投資鎢礦的時候就沒有履行應有的發展下游產業的承諾,只是挖礦賣錢,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其后來在贛州進軍稀土時的失利。
最后,按照規劃目標,“三甲”公司應當為國有企業,否則政府并不能提出那么具體的規劃。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目前的稀土整合過程之中,已經出現關停落后產能判定標準不一的現象。南方稀土的不少采礦權證掌握在民營企業手中,這是一個不小的利益群體,有關部門需予以全面考慮。
上周曾有相關媒體預測,南方稀土的“三甲”企業名單會公布,但截至上周日,該名單以及“前三甲”企業均未問世。
稀土,曾被冠以“混亂行業”之惡名數年縈繞不去,稀土“白菜價”、 無序亂采、走私猖獗、污染嚴重等是突出的“老問題”。
去年以來,針對稀土行業的重典治亂措施“多處開花”。國務院將稀土行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商務部減少出口配額30%左右;包鋼稀土率先實行收儲等等,不一而足。在行之有效多舉重典之下,稀土行業的“落后”面貌有所改觀,突出表現在稀土價格的一路攀高,但存在的系列“老問題”并沒有根除,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新“國22條”)對稀土存在的問題給以“蓋棺定論”。
新“國22條” 指出稀土行業發展中仍存在“非法開采屢禁不止、冶煉分離產能擴張過快、生態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嚴重、高端應用研發滯后、出口秩序較為混亂等問題”。這些歷史遺留難題的化解并非易事,仍需要頂層設計,仍需要對癥下藥。
在稀土新“國22條”中,國務院稀土未來藍圖是用4-5年時間將稀土行業整頓成“持續健康發展的行業”。
目前來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培育稀土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行業”的重要藥方之一,是以央企以及國有大型企業為主,對小企業進行的殲滅戰。
在內蒙古政府的主導下,北方稀土正在實現“基本上由包鋼稀土一統天下”的局面,但過程并不順利。整合指導性文件,《內蒙古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工作方案》不久前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通過,指導文件決定將該區的35家稀土上游企業進行兼并重組、補償關閉和淘汰關停。據有關媒體報道,從5月初開始,一些極端措施開始出現,一些稀土冶煉企業被停電,包鋼稀土也切斷了部分下游冶煉商的原料供應。但目前,由于在關停名單、補償資金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爭議,北方稀土的整合也曾一度陷入僵局。有關業內人士用“不合情、不合理”來形容北方稀土整合政策,包鋼集團董事長林東魯對媒體表示,專營是把雙刃劍,專營有利于在短期內獲得定價話語權,但將引發“壟斷”之口實。
毋庸置疑,北方輕稀土“包鋼稀土一家獨大”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或很快就形成。但南方稀土的資源爭奪戰,將遠比北方激烈、復雜。最近關于五礦發展(600058)、中色股份、廣晟有色將成為三劍客主導南方稀土整合的消息傳得鋪天蓋地,據傳年底之前要出三劍客確定名單。
6月13日至14日,全國稀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推進稀土行業的聯合重組,而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組建大型企業集團” 的具體方案。按照《意見》提出的稀土行業整合目標,要用1-2年時間,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全國稀土工作會議被視為打響了以央企為主導的、南方稀土爭奪賽的發令槍。
目前來看,稀土大型企業主導的局面正在形成,形成產業集團,毫無疑問是解決稀土問題的必要路徑,但目前來看,參與兼并的企業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國資或國資控股的大企業。筆者認為,在行業格局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過程中,應該貫徹新“36條”,引導那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參與行業競爭,如此,才會避免打針對小企業的殲滅戰中的摩擦、沖突;才會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才會間接利于稀土相關行業,譬如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在日本信越化工宣布將把稀土磁石出貨價格上調四成以上,國內稀土永磁企業產品漲價預期也隨之加劇。
據記者了解,稀土磁石主要應用在混合動力車以及空調機芯上。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從我國知名混合動力車企業了解到,混合動力車上應用的稀土磁石是國內生產的,所以,此次日本稀土磁石出貨價格提升,沒有影響到其混合動力車生產。
“目前,公司的產品,分為大型客車與家用小車兩種類型,大型客車上用到的稀土磁石大概在100塊左右,家用小車稀土磁石用量在100塊以下,磁石的價格在每塊60元左右。雖然,日本的稀土磁石漲價并沒有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生產,但是,由于國內稀土原材料價格正在不斷上漲,所以,帶動了國內稀土磁石價格的上漲,現在稀土磁石產品的價格每天都有變動。”該車企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生產稀土磁石的上市公司中,寧波韻升(600366)、中科三環(000970)等名列前茅。
在此之前,記者曾采訪過中科三環相關工作人員,詢問其稀土磁石產品是否存在漲價預期,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稀土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的話,將不排除磁性材料產品漲價的可能性。
磁性材料企業利弊同在
從去年開始,由于稀土價格開始上漲,稀土永磁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焦點,但是對于稀土永磁板塊來說,市場目前仍然存在著分歧。因為,稀土永磁產品類上市公司均是以稀土為產業鏈起點,而目前的稀土永磁材料股均無稀土礦,而稀土礦均把握在個別大型企業中。也就是說,上游稀土產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使得稀土永磁材料股的成本壓力較大。有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例如中科三環,公司產品的釹鐵硼30%原料來源于稀土分離后的金屬釹。所以,稀土價格的上漲,肯定會使得公司成本壓力增加,進而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因而,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中科三環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不排除其磁性材料價格上漲的可能了。
而還有專家向記者表示:“不過,就如同硬幣有正反面一樣,成本上升之后,對中下游企業的盈利雖然產生了一定的壓力,但也可能會帶來新的發展動力。由于目前全球的稀土供應主要依賴我國。因此,隨著稀土價格的暴漲,全球的稀土永磁材料的布局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即部分海外釹鐵硼等稀土永磁材料的客戶可能會直接從我國企業購買釹鐵硼,而不是購買稀土后再加工,從而使得全球的稀土永磁材料產業中心向我國轉移。”
上市公司適時轉嫁成本
在目前大盤羸弱的情勢下,稀土永磁概念股的漲勢均可圈可點。有分析師表示,這些稀土永磁概念股,均受到稀土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稀土永磁板塊受到市場的追捧也是有根可循的。
該人士表示:“無論從技術實力、產品結構、產能規模等綜合考量,寧波韻升、中科三環等上市公司屬于行業內、特別是高端釹鐵硼磁材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產能規模較大、高端產品比重大以及與電機業務相結合形成的特色產業鏈,這也將成為公司長期發展的最重要增長點。稀土價格暴漲為釹鐵硼磁材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但同時也為龍頭企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寧波韻升,作為以釹鐵硼磁材和電機為主業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在稀土價格上漲中,業績將明顯提升。”
另據記者了解,目前,日本信越化工主動宣布稀土磁石出貨價格上調四成以上,表明日本企業已經接受了高價稀土的現實,稀土永磁成本轉嫁得以實現。而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直接原材料,稀土功能性材料在稀土價格回歸價值時,必然體現以科技帶動經濟增長點這一方向,產品附加值將得到提高。這些都表明稀土永磁成本轉嫁或將加速,行業景氣度提高。
熒光材料企業艱難前行
相對于磁性材料企業來說,發光材料應用企業卻苦不堪言。據記者了解,目前,有多家照明企業反映,由于稀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很多熒光燈生產企業舉步維艱。
有媒體曾經報道稱,五礦東林照明(江西)有限公司一副總經理表示,由于目前熒光粉供應緊張,很多企業已停工,對于整個行業的影響下半年才會逐步體現出來。
究其原因,在于有一些稀土企業為了掙錢,而不出貨,而另一些稀土企業只對高端客戶出貨,造成了不少下游小企業無法獲得原材料。
對此,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籌備組負責人王彩鳳 曾經表示,有稀土原料囤積的下游企業,如果把材料做成燈,可能不賺錢,賣稀土原材料利潤卻很高,這種囤貨現象是不可持續的。
“盡管熒光粉很重要,但釹鐵硼是帶動整個稀土產業鏈發展的主要材料。”王彩鳳說,稀土產出主要是圍繞釹鐵硼材料進行波動,如果沒有釹鐵硼材料產業,稀土多產少產根本沒有關系。
王彩鳳還說,目前熒光燈、儲氫材料用稀土量均在下降,隨著技術進步,也有不少材料被不斷替代,但釹鐵硼材料目前尚無材料可代替。
部分稀土價格30天漲1倍
稀土產品價格的在不斷攀升,主要來自于稀土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截止上周五,純度≥99.99%的稀土單一氧化物——氧化銪已達到了1900萬元/噸,這已經是白銀價格的兩倍多。而該產品5月上半月報價僅為820萬元/噸,短短1個月漲幅超過1000萬元/噸。此外,氧化鋱、氧化鏑也有1倍以上的漲幅。
近年來,由于我國不斷加強對稀土產業的調控,使得稀土價格在半年內價格上漲1至6倍,稀土已擺脫了曾經的“白菜價”。
相對于北方稀土來說,南方的中重稀土價格漲幅較大,而北方輕稀土價格漲幅略小。據記者了解,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間,部分品種的價格漲幅甚至超過1倍,如氧化鋱的價格為16000元-18000元/千克,上漲1.35倍;氧化鏑的價格為8000元-8500元/千克,上漲1.05倍;氧化銪價格為19500元-21000元/千克,上漲1.44倍。 6月4日氧化鑭的價格為16.9萬元—17萬元/噸,氧化鈰價格為21.9萬-22萬/噸。較4月29日報價上漲近4萬-5萬元/噸。
5月19日,國務院在《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稱,改革稀土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逐步實現稀土價值和價格的統一。
有中信證券(600030)分析師曾撰寫一份研究報告,在報告中表示,雖然過去中國稀土長期被賤賣,但今年初開始持續至今的稀土暴漲的主因是政策調控,而非真正價值回歸,中間商和稀土企業的囤貨與投機使得當前的稀土價格存在一定泡沫。稀缺資源的高額利潤刺激了包括貿易商和上游企業在內的囤貨潮,近年來炒作之風蔓延,這使得下游企業“找米下鍋”的窘境更加嚴重。
隨著稀土上游資源整合的不斷深入,稀土價格呈現出大面積上漲態勢,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內,個別品種漲幅已經超過1倍,中重稀土價格依然領漲市場,且成為眾多企業爭奪的焦點。有分析師預測,由于南方稀土整合力度的不斷升級,中重稀土品種依然保持著強勢的漲價預期。
而對于稀土下游企業來說,漲價的預期使部分企業開始盤算,除了將漲價的壓力拋向市場外,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價。也有專家曾認為,要盡快建設稀土期貨市場來規避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帶來的風險,但這其實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獲得成效的。
在目前行業協會并未形成影響力的時候,5月19日,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稀土行業管理,加快轉變稀土行業發展方式,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且《意見》中提出要了加強稀土資源儲備,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統籌規劃南方離子型稀土和北方輕稀土資源的開采,劃定一批國家規劃礦區作為戰略資源儲備地。這將明確加快推進之前一直提出的稀土國家儲備,一方面將稀土儲備列入政府和國家層面,加快推進儲備進度;另一方面從可持續發展和戰略角度,防止價格大幅度波動,防止海外重啟稀土資源開發對國內定價權的沖擊。
另外,筆者認為,規范稀土市場的亂象、引導行業有序發展,是稀土整合的關鍵,只有通過行業整合,增加稀土行業企業的競爭力和集中度,才能夠使我國在稀土領域的定價權和影響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