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寧[9.94 -3.50%](專欄)成為“漲價皆有可能”,安踏以“提價永不止步”;當特步說“讓標價與眾不同”,361°則強調“多一塊錢熱愛”;再加上“我能,漲價無限可能”的匹克,面對國內體育品牌的集體提價,我們該怎么辦?”
李寧 (HK:02331)最新價:9.94 0.36 3.5%行情走勢
公司新聞
大行評級這不到140個字的話語里充滿著感慨。近日,李寧公司發布公告稱:第四季度鞋類產品價格將上漲7.8﹪,服裝價格將上漲17.9﹪,加上之前的安踏、特步、匹克和361度在訂貨會上公布的消息,國內5大知名的體育品牌的運動鞋和衣服再次提價一到二成。
其實,從年初到現在,國內的五大體育品牌在價格上已經上漲了10%到20%,如今為什么選擇再度集體漲價?國內體育品牌的價格優勢能否繼續保持?我們連線中國之聲特別觀察員張春蔚。
主持人:這已經不是今年國內體育品牌的首次集體提價,您認為這次五大國內品牌漲價的原因是什么?
張春蔚:首先,這一次漲價不是一個偶然行為,它是一個必然行為。整個物價水平包括勞動力成本,包括物流各個方面所有的成本都在增加,這就意味著整個行業的景氣指數和它的利潤率都不足以支持原來的低價格,所以這次漲價不是個體行為,而是一個群體行為。而且這一次漲價對于國產品牌未來的發展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保證了利潤率。作為上市公司,必須要有合理的回報。此前我們看到的很多上市公司增長的話,僅僅是來自于渠道來自于它的分銷領域,而這次整個價格的提價其實是為了增加利潤率。
主持人: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國內體育用品品牌還在依靠價格優勢打市場,這次價格上漲對銷售會產生哪些影響?您認為是否會引發行業洗牌呢?
張春蔚:我們看到外資品牌并沒有像內資品牌這樣大幅度的上漲,那就意味著國內品牌和外資品牌之間的價格差距是在縮小,這既是對國產品牌的一個考驗,同時也是對于他們自身定位和市場價值一個再度發掘。這個時候,它只能通過價格的上漲,同時讓出部分市場來獲得平衡,這就意味著出現了一次行業的洗牌,但是這次洗牌是消費者在選擇而不是企業在主動的選擇。所以其實是商業規則當中來自于企業內在的,也就是產品附加值的東西增加了。
主持人:國內體育用品目前一方面在成本上的競爭優勢開始衰退,另一方面與強大的洋品牌的品牌競爭壓力卻越來越大,您認為國內體育品牌未來的優勢和定位在哪里?
張春蔚:我們看到就是目前這些敢于上漲的品牌幾乎都是上市公司,作為本土運動品牌,他們正在逐漸適應商業規則。首先是品牌的塑造,其次是它們專業附加值的體現。其實國產品牌已經完成了初步商業化的運作,比如他們有品牌代言,有足夠的品牌設計。但是現在他們只停留在二流品牌,要想往一流品牌走的話就必須要通過大型的體育賽事和商業性的活動獲得更大的發展。所以我覺得中國運動品牌漲價其實是很好的一步,因為這是一次品牌能不能夠抗衡住市場的選擇,其次就是如何完成更好的商業化運作和增加品牌的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