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我國電梯業是對外開放最早的行業。外資品牌壟斷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5%以上。近年來,一批民族電梯企業上市募資,搶占市場份額,目前自主品牌電梯占到國內市場1/4左右。國內共有廣鋼股份[9.60 0.52% 股吧](600894)、康力電梯[17.69 -0.95% 股吧](002367)、上海機電[13.10 -0.61% 股吧](600835)3家主營電梯業務的上市公司。
近年來房地產熱潮以及國家大張旗鼓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電梯業的發展。據中國電梯行業協會統計,2011年上半年電梯行業依舊延續了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態勢,全國電梯產量同比增長40%左右。相較于最近10年國內電梯產量平均每年2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增速近乎翻番。
電梯行業的發展令人矚目。與此同時,電梯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其中以“價格肉搏戰”為主要特征的惡性競爭開始顯現。
“目前行業的惡性競爭比較嚴重,而業主恰恰又追求更低的價格,部分企業沒有利潤,甚至虧本也要做!比涨翱盗﹄娞荻貏⒄紳诮邮茏C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價在漲,物價在漲,電梯價格卻在降!
“而價格是有剛性需求的,拿電梯來說,鋼材就需要一定的成本,一分錢一分貨,這種無序、不合理的競爭下,產品的質量便難以保證!眲⒄紳硎。
而目前媒體報道中一位奧的斯員工的敘述,也恰恰印證了行業惡性競爭的現象。
據該員工敘述,基于對“樣板間”的追求,在這些地鐵建設項目的采購大戰中,價格變得不那么重要,拿下項目本身就是勝利。
在奧的斯眼中,北京地鐵4號線就是這樣的標志性建筑!皟r格不是問題。對于這種標志性項目,虧錢也要做!睋鲜鰡T工透露,不單單是地鐵項目,奧的斯拿下北京銀泰項目的商場用梯時甚至是虧損的,至今也難達到平衡。
但是,沒有利潤空間,項目運營如何進行?虧本經營下,產品的質量也就難以保證,這也就為電梯的保養維修埋下了隱患。
后期保養存隱患
據了解,目前電梯公司出售電梯后,根據與業主的合同具體約定不同,會有1~3年左右的保修期。而保修期過后,大多數業主往往會選擇第三方維修公司進行日常的保養維護,而不會續保電梯生產廠家,究其原因無疑是第三方給出的報價較低。
此次出現事故的北京地鐵奧的斯仍在保修期中,對于電梯保養維修的爭論一度成為焦點!霸趪,電梯的保養、維修等售后服務是電梯生產廠家主要的盈利環節,但是由于國內市場發展的現狀決定,企業的盈利環節主要集中在產品前期的銷售階段!眲⒄紳蛴浾弑硎荆安⒉皇瞧髽I不想賺售后的利潤,只是國內第三方電梯保養公司的競爭太激烈了!
據了解,國內電梯行業自保養比例不到20%,就上海三菱電梯而言,其自保養率僅達到30%左右。
以深圳為例,截至2010年底,深圳在用電梯已經超過了7萬部,僅羅湖就有7000多部商住電梯,同時電梯的保有量還在以每年7000~8000部的速度遞增。如此龐大的電梯數量,吸引了深圳大大小小300多家電梯保養公司分食。
記者隨機找了一家電梯保養公司,工作人員劉某向記者這樣介紹:“過了廠家保修期后,95%以上的業主都是找電梯保養公司進行電梯保養的。”據劉某介紹,該公司是一家有A級資質的電梯保養公司,公司的報價不會比電梯生產廠家報價低很多。劉某表示,公司對不同電梯的報價也不相同。在接到單前,先要對電梯的全身進行一次檢查,確定電梯目前在正常使用,并對電梯存在的問題先進行整改,整改費用另計。然后根據樓層的高度、速度以及電梯使用年限的不同來收取電梯維護費用。
盡管電梯行業協會對保養的報價有明確規定,但目前市面上參差不齊的保養公司卻將價格壓得很低,而業主也往往傾向于選擇低價者。
對此,劉占濤向記者表示,汽車保養維修有4S店,也有其它汽車修理店,電梯保養也一樣。對于有資質的電梯保養公司,不能一概而論說第三方保養不好,但是參差不齊的行業現狀,也確實給電梯保養維護帶來隱患。資料顯示,2010年12月,深圳地鐵國貿站5號扶梯出現故障,同樣因為逆行導致25名乘客受到擠壓并擦傷,事后認定原因為扶梯的后期維保有問題。
行業監管缺位
“一個人一天中坐電梯的次數比坐車多!眲⒄紳@樣向記者形容。而正是這個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行業,其監管卻是缺位的。
據了解,電梯行業相對來說屬于一個較小的行業領域,甚至在國家主管部門的行業指導目錄中都沒有被單列。
日前,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檢測機構對地鐵進行檢測,參照的是2002年實施的《電梯監督檢驗規程》,這一規程已有近10年歷史,有些新的安全隱患出現在檢驗規程之外。而相比較美國,1962年就已通過了專門針對電梯安全的法律《電梯安全法》,該法律至今已經歷了20余次修改。
據了解,就在北京地鐵4號線發生了扶梯事故后,國家質監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奧的斯513MPE型電梯,全國各地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督促地鐵、機場、車站、商場等單位立即對所使用的自動扶梯開展全面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而港鐵深圳公司曾在7月5日表示,深圳地鐵4號線的扶手電梯已全部通過政府驗收,扶梯保護裝置試驗和負荷測試均符合國家標準,公司會同上述扶手電梯維修承包商一起,進行扶手電梯安全的全面專項檢查。時隔5日,深圳地鐵4號線就發生了事故。
華創證券行業分析師曲小溪向記者表示,盡管外資品牌在中國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但是外資品牌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基本上實現了生產本土化,或者核心零部件進口,其它部分在中國生產和組裝。而由于國內監管條例與國外的不同,其產品的質量往往也會有差異。
他同時表示,對于特殊要求的高檔電梯,部分零部件在中國本土根本無法生產,即使進口了部分零部件,也無法完成組裝,只能整部電梯進口。
面對迅速擴張的產能和市場,此次電梯事故也為人們敲響了警鐘。正如劉占濤所說:“客觀來講,電梯出現故障,廠家負責無可厚非,而業主的低價選擇、監管的缺失也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