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年的發展,園區已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國家高新區中,有21個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占到了所在城市總量的30%以上,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拉動就業需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如何做深中國制造業,引領中國制造從粗放型加工到注冊德國公司精細化制造、再向制造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是我國高新區面臨的重大任務。
對于馬鞍山市博望新區來說也是注冊百慕大公司一樣。目前,博望新區的發展重點應該是放在如何抓住機遇使現有的傳統產業實現升級,將制造和生產基地升級為新型園區。
園區要走向高端
從地理位置上看,馬鞍山博望新區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注冊汶萊公司時都市圈內,與江蘇江寧、溧水、高淳三縣接壤,與南京空港新城、柘塘新城相互呼應,是安徽省通向蘇浙滬等長三角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門戶。博望新區管委會應該抓住這一個有利優勢,做好區域品牌定位,并建立長效的區域經濟協作發展機制,促進區域之間的市場對接、產業轉移和配套、產業融合,形成區域城市之間協作發展的局面,以尋求都市注冊安圭拉公司圈、城市群協作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
其次,中國內地的高新區往往在產業研究的投入上很少。高新區政府要加大產業研究的投入,特別是做好細分產業的深入研究,描述出產業的技術路線圖,弄清楚產業的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真正找到促進產業發展的方法,并提出促進產業發展的重大項目。
從產業形態看,馬鞍山博望新區的不足之處在于產業單一,科技資源基礎弱,缺乏產業集聚的土壤。在研究深圳高新區發展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一注冊加拿大公司條“中國高新區要走高端”的思路。
第一,沿著微笑曲線的兩端爬坡。中國發展市場經濟這幾年,有很多高端市場形態不存在,使得中國的產品越出口越便宜。原因在于我們缺乏高端的運營人,高端的交易,這是由商業發展階段決定的。微笑曲線兩端里面的內容非常豐富,體現了一個大的方向,就是高技術向服務轉型,向解決方案轉型,這也是全球的產業發展方向。另一個方向就是空間的專業化,中國以前是垂直分工,現在我們要參與全球的水平分工。同時,在中國發展最難的問題是高端要素的專業集聚,高端要素的專業集聚是中國取得國際競爭力的核心。這里空間的專業化,不是義烏生產制造業的專業化,而是像北京CBD這樣的研發和高技術服務業的專業化,這是中國往前發展的增長極。有很多例子,研發集聚、檢測集聚、交易集聚,甚至創意的集聚正在中國的涌現。
第二,制造業做深。進一步的深加工是中國最缺乏的。經常被提及的向服務業轉型,不是不要制造業,而是不要低端制造業,要高端制造業。
第三,新產業崛起。現在全球出現兩個形態:傳統的產業價值鏈在分解;同時細分以后的產業在融合。可以說,產業的分解和融合使全球新產業崛起的機遇已經到來。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最大的問題就是能不能創造出新產業、新業態。以前只有歐美有高端新業態,由于全球化,現在中國也可以誕生新業態。商業模式是產業業態創新的關鍵,高新區如何推動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因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夠改變產業。
對于像馬鞍山博望新區這樣具有傳統制造業基礎的新區來說,做深制造業,向高端演進,也是中國高新區成長的路徑之一。中國的高新區發展肩負著實施“二次創業”、引領“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重任。如何做深中國制造業,引領中國制造從粗放型加工到精細化制造、再向制造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是我國高新區面臨的重大任務。同時,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能源瓶頸約束,加快向高端演進,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基礎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變,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高層次產業體系,將是高新區未來的戰略選擇。做深中國制造業是高新區產業向高端演進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