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電行業來說,2011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冷一些。去年就有專家預警,今年家電市場不會再現去年的繁華景象,但誰也沒想到情況會這么糟糕。用一位家電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家電業剛以大繁榮的姿態告別一個21世紀第一個十年,結果新十年征程的頭一年,就迎頭撞到了冰山上。
[注冊法國公司]從美的日電集團營銷體系“瘦身”開始,到美的制冷家電集團個別銷售公司裁員三成,美的集團的裁員風波愈演愈烈。并非只有美的一家企業揮舞裁員大刀,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場裁員風波幾乎牽涉所有家電企業,“只是別的企業沒有美的這樣大張旗鼓”。
裁員背后,是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高增長難以為繼。一位家電公司銷售高管感慨,“今年我們窮死了,壓力好大,冬天難捱啊。”上游供應商也有同樣的感受,上周來華訪問的LGD公司高級副總裁李邦洙說,對所有面板企業而言,過去一年半時間里,日子都非常難過。
政策推動家電產業
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說,家電行業正常的發展速度應該保持在15%左右,這是比較好的狀態,但這幾年家電行業的發展猶如坐上了過山車。[注冊意大利公司]
2007年前,我國家電行業規模每年上一個臺階。來自中怡康公司的數據顯示,2005年家電行業年銷售額6110億元,2006年增至7056億元,2007年則達到8067億元。2007年之后家電行業開始了“顛簸式”發展。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行業規模增速驟降至4.5%,2009年僅為5.8%。
2009年,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空調節能補貼等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家電企業每銷售出一臺符合規格的產品,國家就給予10%-13%的政策補貼。在相關利好政策的刺激下,2010年家電行業迎來一場“造富”運動,
根據行業協會統計,美的、格力等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均在40%以上;志高控股[0.19 -13.70%]2010年上半年拿到的政府節能補貼高達5.9億元,而上半年該公司的凈利潤為2.78億元。
[注冊德國公司]每年的家電下鄉招標最能反映行業發展狀態。2010年11月舉辦的家電下鄉招標會上,有200家冰箱企業投標。美的電器[11.67 -1.68% 股吧 研報]負責家電下鄉投標的負責人表示,“有很多企業和品牌都是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后新出現的。還有部分老品牌本來瀕臨死亡,但借著政策東風,又能活一陣的。一旦政策撤出,這些企業的生存就難以為繼,其下鄉產品的售后問題也將凸顯。”
家電行業協會提供的一份“十一五回顧”中寫道,在家電工業近30年的發展史上,“十一五”(2005-2010年)是非常值得慶祝的5年。在這期間,國家實施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等一系列政策,推動家電產業升級。五年內,年銷售額超過500萬的家電企業達3133個,增加59%;從業人員102萬人,同比增長22%。
猛踩油門再踩剎車
2010年,美的集團年營收規模突破1100億元,成為僅次于海爾的中國第二大家電企業,但其未獲同行贊美,反而被稱為“家電公敵”。
在家電行業造富運動中,美的無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馬。
2004年,美的進軍汽車業遭受重創,損失十多億元后退出,開始專注于家電并獲成功。2004年美的先后收購榮事達、華凌,2008年又協議收購小天鵝,完成在白電領域的布局。隨后,美的在日電領域快速擴張,并取得集團規模的爆炸式增長。
美的的爆炸式增長,沒有獲得同行的贊美,反而被稱為“家電公敵”。因為美的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會興起一輪慘烈的價格戰,并借此迅速占領這個市場的最大份額,取得規模優勢后繼續打價格戰,讓同行“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