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貼上“暴利”標簽的銀行業利潤話題再次引起公眾熱議。對比銀行的大賺特賺,居民儲蓄卻長期陷入“負增長”,“嗷嗷待哺”的實體經濟也萎靡不振。
不過,在3月10日的全國政協經濟組小組討論會上,多位銀行高管齊聲回應:“銀行業高利潤是個誤會!”
對此,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強調,[注冊香港公司]必須全面客觀地看待銀行利潤,與此同時,銀行業決策者也必須認真考慮深化改革。
正方
利潤高到自己不好意思公布
引爆“暴利說”導火線的,是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的一句話!捌髽I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所以有時候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焙槠檎f。
2月17日,銀監會統計顯示,去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11年總資產113.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商業銀行凈利潤超過萬億元大關,達到10412億元,創歷史新高。
國有銀行盈利指標也遠超外資銀行。[注冊香港公司]2011年,全國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ROA)達到1.3%,凈資產收益率(ROE)也在20%左右;與之對應,花旗銀行2011年度的這兩項數字僅為0.6%、6.6%。
“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盈利的主要來源依舊是存貸款息差。盡管今年貨幣政策的緊縮導致銀行房貸量大幅下降,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始終旺盛,[注冊香港公司]所以銀行的息差反而有所擴大!鄙虾煼洞髮W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茂輝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資料顯示,16家上市銀行,去年前三個季度的凈利差收入超過1.2萬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80%,其中,五大國有銀行為71.7%,股份制商業銀行為90%以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杰則公開表示,因為凈利差收入的存在,現在銀行業的利潤,不僅高于制造業,甚至比公認的煙草、石油等壟斷行業還要高。[注冊香港公司]事實上,16家上市銀行在2011年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近7000億元,占當時滬深兩市全部上市公司1.58萬億元凈利潤的四成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以及與國際接軌,中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等收入也大幅增加了。”孫茂輝補充說。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注冊香港公司]目前銀行業的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226項免費,占比21%;收費項目850項,占比79%。在銀行業服務項目中,個人業務服務項目共276項,其中個人有償服務項目共196項。
此外,還有分析人士指出,實施緊縮政策以來,銀行瘋狂發行理財產品,在變相攬儲的同時,其隱形收費也不菲。
不過,在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看來,“銀行業利潤激增源于壟斷,由此導致市場不充分競爭,使得銀行擁有絕對的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