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牽頭再啟動有關節能的“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標準制定工作,預計標準發布后將進一步提高我國能效市場準入門檻。面對未來各條產品線或迎來行業洗牌的大勢,企業重金投入節能產品,節能升級有望成為家電市場新契機。
記者走訪各大賣場發現,新政實施兩個多月來,節能產品銷售火爆。新政相較2009年節能惠民工程在品類范圍、補貼力度上均有大幅提升,[注冊馬紹爾公司]消費者對節能產品的認可度上升,各大賣場的節能家電的銷售占比達到50%以上。
拉動內需4500億
為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的消費,今年6月1日起,國務院近日下發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政策,其中包括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對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10大類高效節能產品進行推廣應用。
具體產品補貼標準不同,以頒布的“補貼細則”為標準,其中,空調補貼上限是400元/臺,電冰箱400元/臺,電動洗衣機260元/臺,熱泵熱水器600元/臺,燃氣熱水器400元/臺等。
據預計,新一輪擴大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舉措有望拉動消費需求4500億元,比此前預測的3000億高出1500億,并實現年節能1170萬噸標準煤。(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從去年下半年起,由于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促消費政策到期結束,家電行業明顯放慢腳步,市場一度慘淡。[注冊新加坡公司]
奧維咨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為852萬臺,同比下降18.6%;零售額297億元,同比下降24.5%。而“五一”前后三周,國內液晶電視銷量同比下降4 .8%,冰箱下降6.4%,洗衣機下降4.7%。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購買節能補貼家電并沒有數量限制,既能穩定增長、擴內需,又促進調整結構和節能減排,是新一輪消費政策的最大亮點。“政府實以節能補貼之名,一方面促使企業產品結構升級,另一重目的則是刺激家電市場消費,拉動內需。8月底、9月份甚至到‘十一’節能產品的銷售將迎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