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總投資7億元,全部達產后年產值達10億元的浙江西子航空飛機零部件項目在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正式奠基。
西子聯合是2009年中國商飛為大飛機項目選定的首批9家供應商中唯一的民企。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曾公開表示,中國C919型大客機有望2014年實現首飛,2016年完成適航取證交付用戶。
“航空代表了制造業的真正能力。”[注冊馬紹爾公司]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其旗下的西子航空將為中國商飛之外的空客、波音、龐巴迪等國外制造商提供航空零部件轉包加工業務。
一般而言,一架150座的飛機,需要300萬-500萬個零部件,配套企業需成千上萬,“把加工做精,就足以在行業中占一席之地。”在王水福的規劃中,航空零部件制造的“深耕”或將帶動西子未來30年另一個上百億的產業。
分析人士稱,西子聯合項目將推動以中國商飛為核心的長三角大飛機的布局。
據本報不完全統計,中國商飛的C919大型客機已在12個省市形成了產業布局,而長三角的江蘇、上海、浙江均占一席之地。
2009年,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落戶上海。目前,中國商飛已在浦東、張江、大場、閔行等地布局航空產業。藉此產業,浦東計劃用15-20年的時間,形成產值規模10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發展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民用航空產業基地。
日前公布的《“十二五”上海民航發展綱要》也提出,將上海率先建成全國民用飛機、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及零部件等的研發中心和制造中心,并逐步形成航空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提供強有力的適航審定技術支持和保障。
在江蘇,[注冊新加坡公司]大型客機的液壓系統、燃油系統、外部照明系統等方面的推進,也正在推動其打造中國航空產業的重要基地。
航空領域專家金履忠曾公開表示,如果大飛機研制成功,其意義并不亞于“兩彈一星”,也不亞于載人航天飛機。
據業內測算,航空制造業這朵“工業之花”一個項目10年后就能為當地帶來1:80的效益、1:16的技術轉移以及1:12的就業帶動。僅在南京一地,2011年,航空航天產業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8億元,增長20%。
然而,有上海專家表示,中國大飛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發動機和材料研制。目前中國商飛大飛機制造的發動機、機載設備、材料等部件均選擇了外包。
同時,相應的融資支持、配套產業政策,以及人才的培養將是長期需求。
浙江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指出:“這個領域必須是高水平發展質量的企業才可進入,我們現在已把航空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扶持。”
“但從整個中國來看,航空產業還是政府推動為主,[注冊新西蘭公司]大飛機即使能研制出來,將來市場需求并不樂觀,而零部件加工還是相對低端,技術研發難有突破。”上述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