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個會場上開會的融資擔保公司有30多家,但今年開會時只有四五家。”近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下稱“中博會”)上,廣東一家融資擔保公司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受華鼎擔保事件影響,今年融資擔保公司的日子相當難熬。他手指著參展的5家擔保公司說:“目前佛山市就只有這幾家融資擔保公司還能與銀行合作。”
當此困局,多位受訪的擔保業人士均稱當前是擔保業的“寒冬”,并一致預測這個寒冬至少將持續至明年年末。[注冊塞舌爾公司]而如何轉型新業務,以填補融資擔保業務的急劇萎縮,是很多擔保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和實踐的事。
“寒冬”來襲
上述人士供職于一家成立近10年的大型融資擔保公司。在他眼里,這種成立時間久的融資擔保公司由于有較強的客戶基礎,還能扛住壓力慢慢熬過擔保行業這個“寒冬”。但從他的講述中,已可見今年擔保業的慘淡程度。
“今年我們已主動調低任務目標,因為目前業務量已經萎縮了20%。”
在廣東一家成立了8年的融資擔保公司,一位人士則告訴本報記者,該市有6家融資擔保公司,他所在的是最早成立的一家,工商銀行[3.63 -0.27% 股吧 研報]是其主要合作銀行,去年銀行對其總授信額度15億元中,工行占10億元。但目前工行停止與其合作,該公司只剩下5億元的授信額度。“今年利潤可能下滑一半。”
而那些成立只有兩三年、老客戶基礎薄弱,甚至因成立時間短而從未踏進銀行合作門檻的融資擔保公司,就更加舉步維艱,有些已經減員或實質性歇業。
究其原因,最大的因素在于“華鼎事件”使得整體行業風險提升,并致使銀行提高與擔保公司的合作門檻。此外,今年經濟下行使企業信貸需求下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珠海一家擔保公司人士在受訪時表示,目前珠海有13家融資擔保公司,其中2/3的融資擔保公司業務量明顯萎縮,另外1/3業務量有所萎縮,“都感覺舉步維艱。”
廣東信用擔保協會此前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擔保業新增擔保額約590億元,同比下降近兩成。該協會近期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珠三角地區的擔保公司總體業務量下降了約25%~30%。
尋求業務轉型
于是,風險控制成為今年多家擔保公司的頭等大事。
“我們公司開會,老總都說今年寧肯少做業務或不做,也不能出問題。”上述廣東一家大型融資擔保公司人士稱,今年該公司更注重存量客戶的業務,對新客戶非常謹慎。
廣東另一家融資擔保公司人士亦對本報記者稱:“今年我們公司的風險控制比往年嚴格得多。一是加大抵押物,減少風險敞口。比如,以前抵押物不多的,我們可以為其擔保,但今年必須提高抵押物才能做;二是仔細甄別行業風險,大行業環境不好的客戶不做,比如紡織、陶瓷、金屬、鋼貿等行業。此外,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的調查力度也加大了,不了解透徹的企業不做。”
有受訪對象稱,今年在風控上,會調查企業是否屬于朝陽產業,有無技術含量,以及所占市場份額,抵押物是否能快速變現等,并做好保全措施。
而這場由于華鼎這個“外力”帶來的行業性災難,使很多擔保公司意識到,擔保業此前對銀行的依賴太大,致使銀行一旦“斷糧”,擔保公司自身就可能陷入滅頂之災。由此,如何轉型,開發更多新企業,減少對銀行的依賴,成為很多擔保公司思考的問題。
上述廣東一家大型融資擔保公司人士說,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其他業務和擔保品種,以擺脫對銀行的強烈依賴。比如,與券商在中小企業私募債上為債券做擔保;開發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的質押擔保融資;以及對集體用地建成商鋪的租戶開發融資品種,“可用土地租賃權作反擔保物,通過我們公司向銀行融資,合理利用租戶的土地租賃權。”[注冊薩摩亞公司]
一位擔保業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公司在拓展工程保函擔保、信托產品擔保(即為信托公司發行產品做擔保)、預收預付款保函擔保,以及不占用資金且風險低收益高的訴訟保全業務。“雖然目前融資擔保公司最主要的業務還是融資擔保業務,我們公司該業務占比90%以上,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但業務轉型和品種創新已經非常必要,不能完全依賴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