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天津信托披露了“龐大樂業租賃特定租賃資產收益權事務管理類”兩款集合信托的成立公告,合計募資近1億元。據記者統計,今年4月以來,不到6個月時間,龐大樂業租賃已經連發16款信托募資近10億元。[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
事實上,龐大集團[5.28 -1.68% 股吧 研報]悄然將金融轉為其主業之一,且收獲頗豐,2010年推出的融資租賃業務增勢強勁,上半年融資租賃手續費和利息收入達2.97億元,同比增長105.83%,而同期龐大凈利潤下滑42%。
盯上金融業務的不止龐大集團一家,A股上市的汽貿企業總計3家,另一家企業物產中大[6.35 -1.24% 股吧 研報]早被稱為“有車有房有金融”。 另一家企業國機汽車,2012年上半年對外委托貸款取得收益476萬元,參股華夏銀行[8.18 -0.24% 股吧 研報]和北京農商行收益超過1199萬元。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部分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的半年財報出爐,以龐大、國機為首的內地、香港七家上市集團,新車銷售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無一例外地出現下滑,平均降幅達10.54個百分點。
金融副業全面“涉獵”
三季度,物產中大動作頻頻,金融版圖漸漸浮出水面。
7月19日物產中大發布公告稱,擬對控股子公司浙江中大期貨有限公司增資3.88億元。據記者了解,上半年,物產中大交易性金融資產大幅增加5倍多,主要系通過中大期貨買入債券。
次日,物產中大再公告稱,旗下中大投資和中大國際[0.43 0.00%]擬以現金方式對元通典當按同比例增資6000萬元。
“上半年,物產中大通過元通租賃及元通典當發放貸款獲取利息收入接近7000萬,同比增長51%。”中報披露。
通過以上三張牌照,物產中大逐步形成了金融圖譜,業務規模僅次于汽車和房產,被業內稱為“有車有房有金融”。
另一家汽貿企業,龐大集團則玩起了融資租賃。龐大樂業租賃有限公司是2009年12月經商務部批準的第6批融資租賃試點企業,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內資租賃企業,注冊資本10億元,是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天津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以龐大集團8月29日發布的2012年半年報數據為例,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2.33億元,同比減少42.28%,但2010年公司推出的融資租賃業務增勢強勁,其融資租賃手續費和利息收入達2.97億元,同比增長105.83%。
龐大樂業租賃總負債規模由2009年末的0.52億元直線上升到2011年末的58億元,2011年末負債率超過90%,其借債的連帶擔保人龐大集團2012年中期資產負債率高達83%,為子公司擔保余額合計167億元,擔?傤~占公司凈資產的168%。
三家內地上市汽貿企業之一的國機汽車[9.67 -1.73% 股吧 研報],則通過持股銀行涉獵金融業務。該公司共持有兩家銀行股權,分別為華夏銀行和北京農商行,其中持股華夏銀行6月末價值4.6億元,上半年收到股權收益1199萬元。
高負債、高風險
與紅火的金融副業鮮明對比的是,汽貿行業的主營業務極其慘淡。
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庫存壓力很大,整個集團在100億左右。“我斷定今年會有50%的經銷商虧損,是非常可怕的數字!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上半年經銷商的庫存系數節節攀升,已經達到了1.71,一般來說庫存1.2最健康,1.5已是警戒線。
此外,上半年,幾大汽車經銷商集團整車營收貢獻率(即汽車整車銷售收入占各公司營業總收入的比重)一般在90%左右,而整車毛利貢獻率大多只有50%到60%,形成毛利貢獻率明顯低于營收貢獻率的特點。
“如果一家公司營收下降了60%,仍顯示正利潤,我們判斷這個公司一定是虧損的,是技術調整。我們觀察來看,企業利潤下滑遠超營收。”一家股份行負責人在江蘇銀行業近期的一次內部研討會上稱。
此種背景下,汽貿企業開辟金融副業不難理解。
不過據記者觀察,汽貿企業轉戰金融業,自身的資金并非寬裕,多靠負債來推動。
2012年半年報顯示,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七家經銷商集團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資產下降明顯的有四家,資產負債率平均上升1.97%。
龐大集團2012年中期資產負債率高達83%;截至去年末,物產中大負債率攀高至82%,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傤~高達57.38億元,是凈資產33.50億元的1.7倍。
同時,汽貿外行做金融的風控開始暴露。
7月底,物產中大公布稱,2011年1月,子公司元通租賃向江蘇華景投資實業有限公司發放委托貸款4800萬元,華景公司未能按約還款,并已陷入多起重大訴訟糾紛,現經營困難。
實際上,去年11月份,記者曾對上海星寶集團董事長集資49億元失蹤進行報道,據了解,華景公司即為星寶集團的一個集資平臺。目前,該公司已在上海多處法院涉及訴訟,并多敗訴,而整個星寶集團資產只有10億元左右,還債能力非常弱。[寧波瑞豐注冊香港公司]
此外,物產中大近期還公告了與三門峽天元鋁業[0.04 0.00%]股份有限公司之間存在債務糾紛,記者調查得知,后者從2008年以來就官司纏身,以2012年為例,4月20日、5月16日兩次被告上法庭。目前已被申請在港交所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