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家電市場呈井噴態勢。豐厚的利潤讓各大家電企業趨之若鶩,紛紛推出大量的智能產品。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注冊公司],目前整體智能家電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60%。然而由于缺乏行業標準,不少普通家電借“智能”概念自抬身價。比如一臺能自動投放洗衣粉的洗衣機要比同容積的洗衣機貴上1500-2000元。而一臺能選擇蒸飯模式的電飯煲也要比普通產品貴上500-700元。
十級評標有望終結行業亂象
對于什么才叫智能家電,市場并沒有統一的規范。有銷售人員稱,凡是有遙控器的產品就是智能的,也有促銷員表示機器里面裝有系統的才叫智能。不少消費者抱怨,一些產品只是搭車智能概念,產品應用并不智能。比普通產品多花的錢就打了水漂。
為了消除上述行業亂象,工信部下屬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近日已經完成《通則》的制定,據委員會秘書長李劍介紹,《通則》規定將根據產品的信息化水平、功能用途等技術指標為智能產品進行打分和評級。評價等級共分為十級,其中一級最低,十級最高。
洗衣機等四類家電率先試水
以洗衣機為例,《通則》將其信息化打分項分為十大類:信息化裝備水平、功能用途、易用性、專家系統、自主性、適應性、學習能力、個性化、干預性和協同能力。采用“PIQ”即產品智商的英文字頭作為標識,方便識別產品的智能化水平,這樣,消費者就可以根據智能等級進行比價和選購。除洗衣機以外,今年年內彩電、冰箱、筆記本等三種產品包裝上也將張貼智能等級標簽。
李劍同時強調,智商標簽并非強制張貼,企業根據需要到國家相關檢測部門評測,相關部門將根據評測結果為產品頒發證書。“盡管現在全線產品的智商評級還未強制執行,不過《通則》的實施還是能在消費者選購時起到指南作用。此外,還能促使企業之間的產品智商比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他同時透露,其余的家電產品何時張貼標簽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不過相關部門正在全力推動,爭取未來賣場中所有家電都能盡早張貼智能標簽。北京商報記者 孫聰穎
相關新聞
彩電業首個“客廳電視”標準發布
[注冊英國公司]繼3D、智能、4K、超高清后,“客廳電視”再度成為彩電業行業標準規范的對象。昨日,由中國電子[-6.12%]商會、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聯合制定的國內首個“客廳電視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出爐,從屏幕、音效和多終端互聯等方面對客廳電視進行了具體的定義。
標準規定,在顯示屏方面,客廳電視要符合大屏超高清。屏幕分辨率須達到4K超高清顯示屏物理分辨率。為了滿足大部分家庭客廳觀看,建議選購55英寸以上的彩電,65英寸為最佳。
與以往企業專注屏幕大小和畫面效果不同的是,此次標準除了對彩電的“智商”水平有所權衡外,更側重對彩電視聽效果提升的要求和多終端協同的應用。使得客廳電視能夠還原電影膠片級色彩和實現影院級dts音效。此外,還提出電視要與手機、Pad建立關聯、協同,以客廳電視為中心,實現對手持終端、電腦、空調、冰箱等智能家電的互聯互控。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客廳電視將是2013年彩電業競爭焦點,標準的發布將為消費者在購買彩電時提供參考依據,指導消費者購買。
提到家里剛買的防纏繞洗衣機,家住方莊的賀先生一個勁兒搖頭[英國公司注冊]。據賀先生介紹,年前自己買了兩臺惠而浦的洗衣機,其中給老人的一臺特意選擇了具備防纏繞功能,除此之外,兩臺洗衣機便沒有太多的差別,但售價上,具備防纏繞功能的卻高出另外一臺30%,整整貴了1000多元。“錢是花了,但一點都不防纏繞,洗完還是都團在一起。”賀先生直言,雖然多花了1000多元并沒有什么,但自己沒弄清楚智能家電到底智能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