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報記者走訪了解,各地主要對禽類的檢疫流程是:從養殖場出欄后接受所在地動物檢疫部門的防疫檢查,由此開具檢疫證明,[英國注冊公司]這也是禽類流通環節中至關重要的通行證。當這批家禽運抵銷售地后,需要再度接受檢疫和消毒,由此復查檢疫證。
隨著4日上海市送檢鴿子樣品中被檢測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各地再次加強了對禽類運輸的風險評估。
養殖戶:一般都主動報檢
徐明是長期在城北市場做禽類批發的運輸商。每天下午,他會開著車前往連云港[-0.60% 資金 研報]或者淮安的兩家大型養殖集團收雞,晚上到沭陽,再于翌日一早七八點拖到城北市場批售。
從當地養殖場收雞的時候,對方會向當地防疫部門報檢,再由當地防疫站出具檢疫證明。對徐明來說,檢疫證明就像是駕駛證,目前,像徐明這樣的個體批發商在整個城北市場有四家。幾天前,縣里防疫人員來找他們,讓他們停止賣雞。對方對他說:“別的地方都有燒掉的,這邊不燒,就先別賣了。”
[注冊BVI公司]徐明說,他在城北市場設點銷售,每月向縣防疫部門繳檢疫費,就能在有需要時開具檢疫證明。縣防疫部門會隔三岔五來對雞鴨進行抽檢。
有了這張證明,他就可以向前來買賣的主顧出示,或讓對方帶走。
目前,他的貨源來自廣東溫氏集團的連云港東海養殖場,這幾天,公司一直打電話給他,問他要不要來拿雞,肉雞的價格已經由5.6元/斤降低到了兩三元/斤。
雖然每次對方都會出具當地的檢疫合格證明,但是城北市場檢疫人員告訴他,這已經沒用了。
清明的時候,市場交易量急劇下滑,徐明一下子積壓了四五百只雞,然而自己又沒辦法養,所以他只能折本1塊多一斤賣出。
沭陽縣青伊湖鎮上的劉波就是徐明的主顧之一,前幾天他打電話給徐明,希望對方能回收,但被同樣發愁的徐明拒絕。
由于本次H7N9確診病例中有一例病患來自青伊湖鎮,鎮上的禽類市場很快開始冷清。
清明時,劉波家中的雞棚囤了約十幾只雞。現在他發愁的是,這些賣不掉的雞不能適應家中養殖環境。
劉波向徐明購進草雞,再向鎮上一戶養殖中戶購進肉雞,每天天一破曉,他便著手把前一天買來的雞進行屠宰加工,再上集市賣。
他所在的集市一個月只開張四天,“一年兩百塊攤位費,但都沒人來管,連桌子都是自己帶過去。”其余的時間,他就到鎮上的主路上賣。
當地對養殖戶防疫實行主動報檢,養殖戶只要將雞給客戶,就必須致電鎮防疫站,由防疫站來人開具檢疫證明。劉波稱,養殖戶一般都會主動報檢,“不報的話萬一出事了養殖戶就完了。”劉波說。
不過他也告訴本報記者,防疫人員對活禽進行防疫,對于死禽的去向就無法監管。
檢疫部門:“一只不落”地注射疫苗
青伊湖鎮上的養殖戶老胡平時一直為劉波供應草雞,最多的時候有千把只雞。
老胡稱,自己是在家帶著孫子沒事干才剛從去年開始養雞,并不算正規的養殖戶。
雞苗進欄后,他會收到鎮防疫站的煙熏消毒粉,在雞棚里熏草料消毒,之后再用鎮上發的消毒水。雞出欄時,他要向鎮防疫站報檢。
“他們有時間就來,沒時間就不來,只要雞沒生毛病、沒蔫、沒拉稀就可以拖走。”老胡說,“一只一只檢查是不可能的,大致看一下。”
上海市農委服務熱線的一位養殖獸醫對本報記者稱,由于雞生病都是體現為群體性癥狀,所以診斷起來往往看一群就夠。
青伊湖鎮畜牧防疫站一位王姓站長告訴記者,鎮上平時的防疫工作是嚴格按照檢疫規程來執行。
據其介紹,從4月4日開始,相關部門針對全鎮所有養殖戶飼養的雞,“一只不落”地注射疫苗。“目前還剩幾個大村沒有排查完畢”。
此前,沭陽縣農委副主任文劍波曾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禽類養殖數據是動態式、滾動式更新的,受到季節和市場行情的影響,所以要重新對養殖戶數和只數進行排查統計。
青伊湖15個村,每天白天排查,晚上由獸醫去打針,疫苗全為H5型。上述站長稱,打何種針都由縣里規定執行,不能私自決定。上海市農委一位獸醫對本報記者說,雖然針對H7N9新亞型病毒的禽用疫苗目前還未被研發,但是H5型疫苗或可起到交叉保護作用,防止其他流感發生后引起病毒進一步變異。
沭陽縣郊某開發區邊,有一個叫沂河塘的風景秀美之地,[注冊開曼公司]為淮河支流沂河流經沭陽的一段。寬闊的河灘邊,分布有十戶左右禽鴨養殖場。
河邊的養殖戶老張養了五六千只老鴨,正在等待5月出欄。截至4月6日,縣檢疫部門還沒有人到張老板的養殖場檢查,他說,在鴨苗進欄后,他就花錢買疫苗給每只鴨子打針。
“本來的H5型是縣里免費供應的,但是為了防止別的流感,我就買了一種防疫范圍更大的活株疫苗。”
張老板自稱也屬于散戶,和批發商之間并沒有任何協議,所以存在風險。他日夜守在棚內,等待老鴨出欄時有批發商來收。
沂河塘的鴨子多被運往上海、浙江,現在,他開始擔心到時不會再有人來收。
4月9日,上海、浙江又各新增兩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同日江蘇省衛生廳通報,江蘇省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經搶救無效后死亡。
截至昨晚18時,全國H7N9禽流感病例增至28例,其中8例死亡。
雖然本次H7N9新亞型病毒的病源和傳播機理尚未定論,但是禽類勾起了人們最大程度的聯想。
4月6日,上海全面暫停禽類批發市場活禽交易,兩天后,南京也宣布暫停活禽交易;蘇州市也暫停活禽交易、暫時關閉所有活禽交易市場,并暫時禁止外來活禽進入蘇州市。
周邊地區禽類交易隨即遭受重創。在蘇魯交界處的江蘇沭陽縣,清明長假期間就已經出現禽類交易一片冷清的局面。
4月2日江蘇省衛生廳通報的四例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中,有一例便來自沭陽。作為江蘇省三個省直管縣(市)之一,沭陽在2012年躋身于全國百強縣。
該縣縣委一位宣傳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4月3日當天連夜開會。”
以往禽類流轉、交易的檢疫“慣例”,如今也都變了規矩。
雞鴨攤主:一上午賣三只雞
4月5日中午,在沭陽縣最大的農產品[-0.54% 資金 研報]交易市場城北市場,攤主劉玉霞守著雞攤,一個上午,她只賣出三只雞。“平時這里紅火的時候,一天能批出上萬只。”她說。
城北市場的禽類交易一般在上午,散賣或批發都可,下午,各攤主和批發戶就各自收攤。
劉玉霞一個人守著攤位前三個雞籠,周圍已經沒有其他任何賣禽類的攤點。她告訴本報記者,這兩天來幾乎不開市了,但是自己還抱著希望試試看能不能賣掉,因為這些雞帶回去也沒用。
“電視臺里每天滾動播放禽流感新聞,一天放七八遍,弄得都沒人敢吃雞了。”
劉玉霞為沭陽縣城人,平時每日都會從附近鎮上的村子里“跑雞”,大多都是從散養戶家中十只八只地收上來。按照正常的行情,每次收三五十只,第二天就能賣掉。
就在前一天,劉玉霞看到,縣里防疫檢驗部門的人員來到市場叮囑各攤主,以后若是從鄉下收雞,一定要養殖戶向當地畜牧獸醫站開具檢疫證明。
4月4日,清明長假第一天。據悉,沭陽縣農委當天召開了技術防疫人員會議,即開始對全縣家禽養殖戶展開全面排查。
劉玉霞說,平時市場里會有縣防疫人員駐點,三五天來一趟,對檢疫證明進行抽查。
從4月4日開始,檢疫人員每天都會來攤位上要求出示檢疫證明,他們要求她,從哪戶收的就問哪戶要檢疫證明,收到市場后要給他們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