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先進制造業發展轉型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空間巨大
作為一種新的現代商業模式,融資租賃發端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英國注冊公司]由于其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需求的特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已成為連接金融資本、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的紐帶,對各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融資租賃每年全球交易規模超過7000億美元,在歐美發達國家,融資租賃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金融工具,被譽為“朝陽產業”及“新經濟的促進者”,與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共同構成西方現代金融的五大支柱。
在中國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入融資租賃的概念,其原始動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為引進國外資金和設備尋找“出路”,這也導致了社會普遍對融資租賃業的認知程度有所偏差。進入21世紀,我國陸續通過并頒布一系列與融資租賃相關的法律,尤其是2004年商務部開放外商獨資融資租賃、試點內資融資租賃以及銀監會《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發布,標志著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自2006年至2012年,中國融資租賃業務總量由80億猛增至15500億元,共增長193倍,呈幾何級數增長。
即便如何,[注冊BVI公司]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無論規模或水平都尚屬“幼稚”。據統計,我國租賃市場滲透率僅為4%左右,遠低于歐美國家20%~30%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說明了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空間極為巨大。
據國金證券[1.05% 資金 研報]研究所的測算,如2015年我國的租賃市場滲透率能上升為6%,則融資租賃交易總量可達16800億元;如能上升為10%,則交易總量可達28000億元,行業復合增長率可達46.14%。
對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意義
融資租賃可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新的戰略支撐。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重要階段,中國現階段參與國際分工必然是以制造業為主體,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正是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來加快實現,這兩者都需要企業進行大量而持續的投入,這使得本來就存在巨大資金壓力的制造業企業更加舉步維艱。融資租賃通過“融物”方式實現“融資”目的,可以促進金融資本先進入租賃公司,然后與租賃公司的資金一起進入實體經濟,為企業提供了一條新的融資途徑,使企業可以快速獲得生產設備,不斷實現技術進步,從而帶動產業融合,大大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優化發展。
融資租賃也可成為中國擴大內需背景下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是我國一項重大的長期發展戰略,尤其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嚴峻經濟形勢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性舉措。融資租賃通過降低投資者自有資金比例,簡化采購程序,免除標的物本身的抵押設置等降低投資門檻的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生產性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重增長;還可通過銀行信貸支持,將居民的儲蓄存款轉化為租賃消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融資租賃亦可有效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并防范金融風險。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極其重要的力量,是解決社會就業、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渠道和產業創新的活力源泉。而當前受金融危機影響,銀行信貸業防范風險的力度加大,商業銀行普遍信貸規模緊縮,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因為其資信問題,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陷入融資困難資金緊張的發展困境。融資租賃對承租企業的資信要求相對較低,且其租賃周期可以接近這項資產的使用壽命期限,遠高于銀行的貸款期限,從而在較長時間內分攤成本,有望成為中小企業突破融資困境的有效方式。而租賃資產是不被列為破產資源的,比抵押貸款更安全,也有利于降低出租人的管理成本和風險。
融資租賃還有望為我國外向型經濟開辟新的發展路徑。經濟國際化、發展外向型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急劇動蕩,國內外經濟環境深刻變化,我國對外開放面臨著嚴峻考驗。歐美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且愈演愈烈,通過增加稅收、貿易壁壘等手段對中國出口商品和企業進行干預。2011年,由英利投資的天津鑫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通過融資租賃,幫助上下游客戶解決想購買設備但資金又不足的困境,既促進了光伏產品的銷售,又能與客戶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開創了國內光伏行業融資租賃先河,為我國實體經濟進出口業務模式創新提供了啟示。
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之舉措
要加快我們融資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首先需完善法規,為融資租賃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天津、上海等國內融資租賃發達地區的經驗來看,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是當地融資租賃行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如天津市2010年39號文《關于促進我市租賃業發展的意見》以及天津北方國際[-0.25% 資金 研報]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和東疆保稅港區融資租賃貨物出口退稅等金融配套政策對于天津的融資租賃行業發展起到了強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上海、北京、武漢等地也先后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但總體而言這些法規內容以促進發展為主,行業規范為輔,遠構不成法規體系。從國家層面上,建議有關部門重新啟動融資租賃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審議程序,對包括明確融資租賃物種類、租賃物所有權確定、融資租賃活動范圍、融資租賃合同中相關主體的約束條件界定、融資租賃活動規范規則等諸多關鍵問題進行明確,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促進融資租賃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其次是擴大集聚范圍,在更多有條件區域進行先行先試。
從天津、上海的經驗來看,將融資租賃企業集聚在綜合保稅區域,[注冊開曼公司]一方面有利于企業開展融資租賃進出口設備的業務,可形成規模經濟優勢和降低學習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扶持重點區域和企業,形成示范效應。建議在有條件的區域設立更多的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集聚區,高規格建設硬軟件配套資源,出臺區域性優惠扶持政策,扶持有實力的本土企業進入融資租賃行業,并吸引國內外上規模、高水平融資租賃企業入駐,在該區域內對于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和管理進行先行先試,加快形成融資租賃的發展高地,為全國其他區域提供借鑒和示范。
再者是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和提高融資租賃發展水平。
積極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研究制定融資租賃行業的管理辦法,加強行業管理和指導水平。以全國融資租賃協會組建為契機,充分發揮第三方組織在融資租賃行業發展中的橋梁紐帶和指導監督作用。研究制訂融資租賃統計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融資租賃網站和數據中心,提高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和共享程度。加強融資租賃行業的標準化建設,編制各項制度文件和業務流程規范,建立適應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特點的標準化體系。大力引進和培養融資租賃高級專業人才,各項人才政策對融資租賃急需人才進行傾斜;開展租賃業務和融資租賃從業人員培訓,實行租賃業務師資質認定和從業準入制度;在集聚區所在地高校設立融資租賃專業,支持企業開展從業人員在職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