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國鋼鐵業的經營形勢依然萎靡。中鋼協的統計顯示,上半年鋼鐵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13%,處在工業最低水平。
不少上市鋼鐵公司的財報顯露好轉跡象。[美國注冊公司]如武鋼上半年盈利4.6億元,同比增長241%。鞍鋼上半年預計盈利7.02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19.76億元。馬鋼雖然虧損3.33億元,但同比減虧15.6億元。
鋼廠盈利增長或減虧,有去年基數較低或原料價格下降的原因。但查閱報告可發現,政府補貼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凌鋼股份[-0.30% 資金 研報]今年上半年累計獲得各類政府補貼約3.8億元,幫助實現盈利3693萬元,而去年同期虧損2.3億元。
“我們粗略統計了一下,去年約30家上市鋼鐵公司,獲得的政府補貼在45億元左右。”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說。如果扣除這些補貼,不少鋼鐵公司早已虧損,或者連續虧損。
“其實有些地方財政比較困難,給鋼廠的補貼資金到賬后,鋼廠拿去買地,錢兜了一圈又回到政府口袋,只能起到‘美化’公司報表的作用。”業內人士指出。
鋼貿危機波及鋼廠
分析可發現,鋼鐵業的“警報”并沒有解除。越來越明顯的資金鏈風險,有可能成為企業出局的導火索。
負債率逐年攀升。統計顯示,[注冊英國公司]今年上半年全國大中型鋼廠總負債超過3萬億元,資產負債率近70%,個別廠家甚至超過100%。隨著銀行系統對鋼鐵業的信貸漸趨謹慎,一些資金周轉不靈的企業隨時有出局風險。
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截至今年6月底,18家上市鋼企的應收賬款合計近200億元,平均每家逾10億元。
信貸合同糾紛頻現。山東鋼鐵[-0.60% 資金 研報]的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累計發生重大訴訟案件9起,標的額共計2.34億元。
輸血不如完善退出
鋼鐵業遭遇的種種挑戰,在其他原材料行業也存在。現在看來,不少地方政府還傾向于保企業,客觀上也是保地方的GDP。
鋼鐵業資深研究人士盛志誠分析說,其實產能過剩在別的行業、別的國家也存在,但都不會像中國鋼鐵業一樣,利潤率低到目前這種不可思議的程度。“究其原因,是很多本來就虧損的企業,在政府補貼支撐下,繼續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扭曲了整個市場秩序。個別企業不顧市場規律的死撐,讓整個行業跟著吞苦果。”
劉海民提出,要改變目前的格局,[英國公司注冊]首先要嚴格行業準入條件和環保標準。對限期內不達標的企業,該退出的就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