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發改委推出超預期的光伏補貼新政后,昨日財政部再送減稅利好,基本面已悄然改變的光伏行業有望在連續利好政策下迎來業績拐點。
自2011年以來,隨著歐債危機持續發酵,[英國公司注冊]作為世界光伏主要市場的歐洲國家紛紛降低光伏補貼,緊接著是美國對華光伏產品發起“雙反”,歐盟緊隨其后。光伏內受產能過剩之苦,外有“雙反”之患,產品價格一瀉千里。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斷崖式下跌,令昔日新能源“高富帥”一度淪落為“矮矬窮”。
不過,今年歐盟“雙反”以和解告終,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明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度電補貼被定為0.42元/千瓦時,地面電站根據所在區域不同,電價分為0.9、0.95和1.0元/千瓦時三檔。補貼力度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昨日,財政部又發通知稱,為鼓勵利用太陽能發電,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利用太陽能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此舉不但減輕企業的稅負,還有利于企業現金流的改善。
在接二連三的政策利好下,有行業人士表示,[英國注冊公司]光伏業已迎來春天。事實上,從中報就可以看出,光伏行業的及版面在逐步好轉。
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上半年,A股太陽能板塊36家上市公司中,27家均實現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長5.4個百分點,同時,36家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合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2萬元。雖然這一數字仍稍顯“微不足道”,但相較于2012年上半年的虧損3.6億元,已是“咸魚翻生”。虧損主要集中在光伏設備上市公司,這主要是由于光伏設備屬于后周期,新增訂單萎縮,原有訂單延遲,業績好轉需待下游產能擴張。
受行業利好消息不斷的刺激,[注冊BVI公司]科士達[4.42% 資金 研報](002518)、特變電工[5.07% 資金 研報](600089)、陽光電源[2.08% 資金 研報](300274)等三季度都取得了較好表現,漲幅多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