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受此影響,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英國公司注冊]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多領域產業將被迅速拉動。
“之前關于養老產業相關的概念在市場的接受度已經很高,這一次政策的明確,在繼續拉動養老產業相關概念的同時,對包括醫療器械在內的醫藥重點公司利好會非常明顯,而健康保險、保健食品等相關公司也將獲利明顯。”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藥證券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該分析師告訴記者,以其近期關注的一家國內A股醫療器械公司為例,由于主要產品圍繞制氧機、呼吸監測、血糖血壓監測等家庭監護產品為主,很符合健康產業概念中“慢病治療”和“家庭監測”的發展方向,從這一政策中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會特別明顯。
“他們剛剛收了一家上游產品供應商,準備在家庭基礎護理產品系列里再擴大一個產品類別。”該分析師透露。
以昨日各券商分析來看,以雙鷺藥業[-0.33% 資金 研報]、華海藥業[-1.42% 資金 研報]等為代表的研發驅動型企業,以通化東寶[-2.26% 資金 研報]、眾生藥業[-1.03% 資金 研報]為代表的基層受益型企業,以魚躍醫療[-3.39% 資金 研報]、邁瑞醫療、理邦儀器[-4.71% 資金 研報]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行業將受益于此政策,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將在現有優勢下獲得更明顯的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健康服務業規模相對于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超過17%,其他發達國家一般達到10%左右,但我國的這一數據僅為5%左右,[英國注冊公司]產業規模很小,健康服務業體系也并不健全。
中國醫藥[-3.02% 資金 研報]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認為,該政策對藥品創新的鼓勵,將加速相關企業的優勝劣汰,促進行業的分化整合,醫藥產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龍頭公司將進一步獲得整合優勢。
而采訪中,多位人士均表示,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的進一步細化放開將成為該政策最值得關注的重點之一。
根據文件,加大醫療服務領域開放力度,實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嚴控醫療機構設立的審批時限,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對康復、老年病、兒童、護理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審批手續。放寬對營利性醫院的數量、規模、布局以及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限制。
不僅如此,在具體落實上,《意見》首次提出將社會資本舉辦的健康服務機構納入財政資金補助范圍。對出資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非公經濟主體的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優先按相關產業政策給予扶持。鼓勵地方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在社會辦醫方面先行先試。
包括國內主營連鎖醫療機構愛爾眼科[-0.71% 資金 研報]、[注冊BVI公司]主營口腔服務的通策醫療[-3.26% 資金 研報],投資醫療產業的北大方正、天士力[-1.66% 資金 研報]、復星醫藥[-0.65% 資金 研報]、金陵藥業[0.52% 資金 研報]等都在政策惠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