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達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已經超過投資。因此,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但是,業界對此也有不同的觀點。[開曼注冊公司]社科院經濟所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2013~2014年第一季度消費率的提高,是在貿易、投資增長率有所下滑的背景下發生的,中國消費增長依舊乏力。上半年投資與出口的增長率依舊有下滑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消費的增長是否也是“此消彼長”的結果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4%。在國內經濟穩增長的環境下,內需繼續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形成對GDP增長貢獻48.5%,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上半年貨物及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2.9%,拉低GDP增長0.2個百分點。
從“三駕馬車”的貢獻率來看,消費儼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頭馬”。但是,消費成為頭馬的原因,業界卻有不同的認識。
近日,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發布了《經濟藍皮書(夏季版):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3-2014》,預測今年經濟增速為7.4%。這與國家統計局給出的上半年的數據一致。但是在消費增長方面,社科院的報告又有自己的觀點。報告指出,2013~2014年第一季度消費率的提高,是在貿易、投資增長率有所下滑的背景下發生的。換言之,中國消費增長乏力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盡管社科院的報告是以去年第一季度為例,說明消費率的提高是由于投資與貿易增長率的下滑,但是當時的情況,與今年上半年很相似,上半年消費貢獻率上升的背后也是投資與出口貢獻率的下滑。那么,消費這駕馬車到底是因為真的跑得快,還是其他兩駕馬車速度慢了,才凸顯出消費的快呢?
“消費貢獻率的增長的確也跟投資與出口貢獻率的下滑有關,但是這并不是關鍵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國的消費情況還是不錯的。”中國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劉海飛對于消費還是很有信心的。
劉海飛介紹,上半年消費的增長幾乎沒有任何政策上的刺激,就是真實的市場表現,這種增長是真正的增長。“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發揮市場的作用,消費也是如此,其中就有‘自主選擇、自主消費’的意思。今后政府應該也不會出臺太多積極的刺激消費政策,主要會依靠市場的正常運行。”
對于今年上半年消費的增長情況,[注冊馬紹爾公司]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十二五”規劃中,就將擴大消費需求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只是近幾年來市場環境不好,消費較為疲軟,但是消費一直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1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比上年同期放緩0.6個百分點。“在經濟增速總體下調的情況下,消費放緩也很正常,這也是一個新常態。”趙萍認為,在經濟增速下調的情況下,消費的增速能夠達到10%左右,已經很不錯了。
劉海飛也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投資的增長率很快,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實也正是快速增長的投資掩蓋了消費的增長。不拿消費與投資對比,只看消費的縱向發展來看,消費的發展速度也很快。以零售業為例,盡管近兩年實體零售情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新型的電子商務、網購卻發展得很好,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8%。零售業包含實體零售與網上零售,在網購的帶動下,總體來看,零售業的發展并不冷。另外,餐飲消費也開始回升,不僅高端餐飲在轉型過程中得到恢復,大眾餐飲更是火爆,增速在10%以上。
“在穩增長的基調下,上半年政府在投資方面還是有一些刺激政策,但是都是微刺激,因此并沒有對投資產生太大的作用,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消費的潛力釋放出來,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趙萍表示。
今年上半年的消費數據表明,我國消費增長經過周期調整,已進入到企穩回升的階段。但是下半年消費是否還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卻很難說。“今年上半年關于投資方面的微刺激太多,包括小微企業的融資扶持政策以及定向降準,微刺激多了也會形成大刺激,因此很難說下半年投資不會超過消費的貢獻率。”劉海飛預測。
今年4月,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發布的《2014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中也曾提出,2014年消費貢獻率或很難超投資。上半年,消費的貢獻率超過了投資,趙萍認為這是正常的市場變化,下半年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投資也會有所上升。
劉海飛與趙萍都認為,[馬紹爾公司注冊]其實并沒有必要過于在乎消費增長的速度與社會消費零售額的數量,消費營造的增加值才是社會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