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新東方創始人、洪泰
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在虎嗅2015冬季F&M創新節上做了一個演講,講了他對教育和互聯網的看法。
他說,過去一年半左右,喊著要顛覆新東方的創業公司接近100家,現在已經有五六十家把自己顛覆掉了,還有三四十家繼續走在顛覆新東方的路上。
“不是說新東方不能被顛覆掉,而是每一個領域,[
注冊新西蘭公司]其顛覆的速度、變革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其突破難度也不一樣。”俞敏洪說,很多互聯網教育公司忘記了一個核心點,學習本身這件事情,永遠是個苦差事,它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而中國的教育深層次問題,跟互聯網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教育不是便宜,而是要可靠;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不是線上線下,而是要看效果。
不過,去年以來俞敏洪、新東方和洪泰基金三個出口,已經投資了30多家跟教育相關的創業公司。他說,自己現在更多的時間已經進入投資領域,作為一個老江湖,把手里的錢和資源給那些有能力創業創新的年輕人。
創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和高成功率的事情,期間要趟過無數的險灘與暗坑。幾天前的一個飯局上,俞敏洪就根據自己的經歷與經驗跟年輕創業者們分享了創業的四個大坑:
1- 大公司病的坑
新東方的故事是,新東方的高級干部出去創業,很多都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因為他們在新東方花錢是沒有感覺的,一批就是幾百萬,所以他們設計的框架都會比較大,花的錢也比較多,不管模式多好,后續資金跟不上也難成功。而新東方老師和基層干部出去創業成功的就特別多。
家有三月余糧,這是中國老百姓最樸素的想法。其實這個想法是可以用在企業上的,就是說你不能想著三個月后一定融到資。我投資的項目一般會告訴他們,不管你現在有多少錢,一定想辦法給我節約,別鋪張浪費,尤其在商業模式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收支不能平衡的情況下,不能隨便亂花錢。盡管有的時候也會失去一些商業機會,但很多小型創業公司不能像滴滴、快遞那樣靠補貼做生意。
2- 虛假商業模式的坑
任何創業都帶有精英創業的色彩,中國想到精英這兩個字的時候會產生誤解,其實英文叫做elite,就是瘦小的意思,盡可能專注于你的商業點,通過這個點擴展去想你的商業模式未來發展途徑。
所以初期應該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個當然要考慮到是否產生收入,甚至到最后是否能夠收支平衡。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光用這個講的話就徹底陷入傳統思維模式了,要不就搶占不了先機,要不就做不成。
第二要找到正在做的事情未來的商業模式,否則積累多少大數據也沒用。太多數據已經做得很大,甚至有上千萬人流的公司也倒了,沒有商業模式,多大數據都是沒有用的。
但同時你還要數據,數據是活躍度的一個體現。我對寫作領域和文藝創作領域挺感興趣,投資要看作品質量,其實可以通過閱讀者的活躍度和評價體系看出來,數據有利用價值。第二,要警惕虛假的收入模式。因為有時表面上有收入模式,通過提成、傭金等,但如果收入永遠低于支出,就沒法玩了,就不是商業模式,所以還要想清楚它是不是一個虛假的收入模式。
3- 租房與合伙人的坑
只要不是要命的坑,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坑。人生中間有幾個關鍵的點上選錯了還是對生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比如婚姻,如果找錯了人還生了孩子就更麻煩。找合伙人也一樣,合伙人跟你有利益關系,你們倆又分擔了一些不被外面知道秘密,他最后會拿出也屬于你的各種各樣的東西來跟你折騰,所以很多創業老板是被自己的合伙人折騰沒的。
4- 牛逼夢想與現實的坑
只要不是眼高手低,有牛的夢想是對的,只要不是幻想就行,這個夢想不能說真的不切實際,但是切實際不等于實際,明白嗎?
切實際是它有實現的可能性,[
新西蘭公司注冊]另外這個夢想中間還必須帶有一點點偉大的色彩,你必須想起來這個東西讓你激動,讓你激動的東西一定不僅僅是你能賺錢,而是這件事情有某種價值體系在里面,這是第一步要做到的。
第二步,回到現實,設計走向夢想的路徑,分幾步走,雖然會有變化,但設計和不設計帶來的效益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以我讀書為例,我如果設計今年要讀100本書的話,我至少要讀到80到90本,但是如果我不設計的話,一年讀書可能讀30、40本,因為你不會想到我要完成這么一個任務,所以夢想其實跟你的人生節奏各方面協調的。
第三個,我覺得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因為保持身心健康實際上是完成你夢想最必要的保證,如果身體不好了,這件事情就麻煩了,心理不健康也就麻煩了,身心健康,不容易做到。因為創業本身就是有壓力的事情,在壓力過程中間很容易你完全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心理就被扭曲掉了,或者你的心態已經不對了。所以保持身心健康實際上對你的抗壓能力,對你是不是能夠面對失敗從容這樣的能力,其實提出了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