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段征程讓我們刻骨銘心,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激昂振奮。
在困難中砥礪奮起,[香港公司年審]在挑戰中革弊求新,在奮進中踐行科學發展——面對著“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召喚,一個奮進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順應時代潮流,堅持科學發展,始終堅定前行在實現夢想的光明大道上。
回眸今昔巨變,感悟時代發展,凝聚奮進力量。
為迎接黨的十八大,新華社自6月3日起開設《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欄,推出系列特稿和“數說十年”子欄目,以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集中報道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生動展示科學發展的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充分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刻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一個個事例,一組組數字,一幕幕圖景……或靜默無聲,或震撼動人。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新時期激情拼搏的印記,是無數普通百姓品味喜悅擁抱幸福的基石,更是一個先進政黨不斷與時俱進、執政為民的生動見證,它在不經意間將我們深深打動,也讓我們思索感悟。
歲月如歌,輝煌永存。濃墨重彩之間,我們珍藏一段難忘的記憶,更寄托出一份由衷的祝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何注冊香港協會社團]萬眾一心,團結奮斗,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據新華社電 6月1日,上海與東京兩地金融市場 ,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正式啟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影響力顯著提升,是人民幣國際化又邁出重要一步的堅實后盾。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中國不斷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挑戰,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輝煌:經濟總量全球第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而同期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速為3.9%。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從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序,從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著這一位置。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重視產業升級和‘綠色增長’,為包括西門子在內的跨國公司帶來更多機會。”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羅旭德對中國經濟的巨大變化深有感觸。身兼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的羅旭德表示,德國也非常歡迎中國投資。
廣東:去年GDP超5萬億元
“過去10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中國削減了大量貧困人口,提前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積極貢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高級政策顧問薩文說。
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惠及民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經濟發展強調民生導向,政府在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領域加大了投入力度,公共服務得到改善。[注冊香港公司條件]
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認為,中國GDP第一大省份的發展成就還有另一種表現:2007年至2011年,廣東GDP總量從3萬億元臺階邁上5萬億元臺階,而珠三角灰霾日數從全年149天減少到75天。
挑戰:人均GDP世界第90
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仍要看到,國內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加大、成本要素價格快速攀升、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等突出問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任重道遠。盡管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但中國人均GDP只位居世界第90位左右,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問題和差距,就是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動力。中國經濟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降低污染和消耗,讓百姓更多分享發展成果。到2020年全面小康,需要不懈努力。”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說。
數字
轉變發展方式成績單
2012年中央財政將投入1700億元推進節能減排,而2007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3380多億元資金支持節能減排;
2011年,為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持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中央預算投資安排150億元;
2011年,全國淘汰落后水泥產能1.5億噸、煉鐵產能3122萬噸、焦炭產能1925萬噸。
統籌兼顧進度表
2011年,全國城鎮化率超過50%,而2002年為39.1%,實現中國社會結構的歷史性變化;
2011年,中央財政“三農”支出超過1萬億元,而2004年,中央財政支持“三農”投入為2626.2億元;
2011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為1985年以來最高,實際增速連續兩年快于城鎮居民。
可持續發展路線圖
各級政府加大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投入,2011年,全國財政支出2.82萬億元;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
扎實推進教育公平,全面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
惠及億萬人民生答卷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2006年至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000萬人,其中,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
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各地普遍較大幅度調高最低工資標準;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11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萬人受益;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繼續擴大,13億城鄉居民參保,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
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713億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鎮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萬套,新開工建設1043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