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學院(教院)27日公布香港回歸15年內10個最有代表性和使用頻率最高的內地“南下詞語”,[深圳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微博”一詞高居榜首,“黃金周”、“自由行”等與香港發展密切相關的詞匯同時上榜。
回歸15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政治、經濟、文化、民生各方面交流越來越頻繁,語言作為溝通工具反映了當中的變化。自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埋單”、“的士”等大量香港詞語通過影視、流行歌曲等進入內地,近幾年內地詞語“南下”的數量也有所增加。
教院公布的研究顯示,回歸以來,香港詞語北上則以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為高峰,而內地詞語南下以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為高峰。
教院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總監鄒嘉彥教授表示:[青島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九七回歸后,兩地交往更見直接和深入,互聯網為兩地的交往提供更為快速直接的途徑,每年均有數以千計的內地詞語南下進入香港,同時,也有數以千計的香港詞語北上進入內地。”
從十大“南下詞語”中可以看出,中文代替原本的英文詞(“確認(機票)”代替“Confirm(機票或ticket)”)、統一國際詞匯(以“悉尼”代替“雪梨”)、吸納新概念詞語(“微博”、“自由行”、“提速”等)成為香港詞語新特點。[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