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7月25日國內主要財經媒體頭版要聞精選
【上海證券報】
國務院專項督查16省市房地產市場調控[英國公司年檢報稅問題]
國務院決定從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此次督查的地區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
匯豐PMI跳升五個月新高,實體經濟似筑底企穩
7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跳升至五個月新高,制造業活動溫和改善。這顯示前期國家“穩增長”政策奏效,實體經濟呈現筑底企穩的跡象。匯豐昨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匯豐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9.5,較上個月終值48.2回升1.3個百分點。
閩燦坤B的尷尬
7月23日,因之前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面值,閩燦坤B發布了第一則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由此成為退市新規實施后第一家可能被摘牌的公司。此事的持續發酵也在昨日“驚醒”了市場。或是為了防止重演“閩燦坤B悲劇”,與前者同為低價純B股的ST大路B今日宣布籌劃重大事項停牌。
【中國證券報】
國務院專項督查16省市樓市調控
此次督查的重點是檢查住房限購措施執行情況,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情況,住房用地供應和管理情況,稅收政策執行和征管情況。國務院督查組將深入有關部門和機構核查政策落實情況,實地查看商品住房項目,聽取基層群眾意見和建議。對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國務院督查組將督促進行整改。
7月匯豐PMI初值創5個月新高
匯豐銀行2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6月的48.2反彈至49.5,創5個月以來最高,但仍然連續第9個月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7月制造業產出指數初值為51.2,4個月來首次回到50以上并創下9個月以來最高。
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和透明度
[英國公司法]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24日在“會計信息化助推會計強國”會議上指出,證監會將進一步做好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系統平臺,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和透明度,全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首只發起式基金獲批
首只發起式基金——天弘債券型發起式基金近日獲批,將于近期發行。該產品從6月25日提交申請、7月6日完成第一次材料反饋到正式獲批不到一個月時間。該產品是一只二級債基,發起式基金的認購金額中1000萬元來自公司固有資金。此外,銀華基金近日提交了首只貨幣ETF產品的募集申請,托管行為建設銀行。
物流園區企業房產稅優惠政策正在研究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正在進行物流園區企業房產稅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包括在計算房產稅時,將土地價格從房產原值計算中扣除出去,物流園區企業稅收負擔有望進一步減輕。 “物流園區企業普遍占地較大,但這些企業盈利能力不是很強,普遍感覺到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較重,希望國家能給予一定的優惠和扶持政策。”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有的企業所繳納的房產稅占企業總稅賦的比重達到10%以上。”
【證券時報】
國務院督查16省市房地產調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針對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落實,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鞏固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國務院決定從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查。
劉新華:建立健全電子化信息披露平臺
會計信息化助推會計強國會議昨日在北京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在會上表示,中國證監會在推動會計信息化的同時,將繼續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做好技術標準的建設,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平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寬松措施顯效,匯豐PMI創5個月高點
匯豐中國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升至49.5,創5個月來新高,其中產出指數升至51.2,為9個月來最高。分析人士認為,寬松措施已開始產生效果,未來須加大寬松力度,經濟狀況有望在未來幾個月明顯好轉。
“十二五”利用外資規劃發布
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的《“十二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有效利用國外貸款,穩定貸款規模,優化投向;統籌境外借款、融資租賃、債券發行等境外融資方式,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外商投資水平,規模平穩發展,使外資在推動我國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科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央行大舉逆回購,降準預期減弱
央行至今仍未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市場預期頻頻落空,取而代之的是增量、縮量、再增量的連續逆回購注資操作。公告顯示,[注冊離岸公司外資公司注冊]繼上周意外實施800億元巨量逆回購后,央行昨日再次出手950億元逆回購投放,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應聲回落。
【證券日報】
劉新華:健全電子化信披平臺,保護投資者權益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24日表示,證監會始終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動信息披露的變化,其目的在于提高市場的透明度,促進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維護。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在我國資本市場的推廣、運用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監控效果,在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升監管效能等方面的作用已經開始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同時透露,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的這一平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地發展。
64家主辦券商握逾千家企業靜候新三板
“新三板”試點擴容漸行漸近。記者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公布信息統計,主辦券商已達64家。據西部證券代辦股份轉讓部總經理程曉明介紹,目前64家主辦券商掌握的擬掛牌企業已超過1000家。
58家券商上半年凈利同比降兩成
截至昨日,已有58家券商公布了2012年半年報數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58家券商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89.57億元,剔除不可比的4家券商,同比增幅為14.61%;實現凈利潤115.12億元,同比下降20.14%。 已發布業績快報的9家上市券商盈利情況不甚樂觀,凈利同比3家上升6家下降。
全柴動力凈利預計銳減,熔盛重工談判或受影響
正值熔盛重工“悔婚”全柴動力一事處在談判關鍵期,全柴動力今日發布2012年半年度業績預減公告。公司公告稱,預計201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100%。有投資者擔心,這則公告的發布會否加劇熔盛重工“離婚”的決心,同時也擔心該股股價的今日表現。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
廣東多地電子眼私營,罰款成投資回報
廣東審計發現,該省有12個市利用社會資金建設28個“電子眼”項目,違反公安部及廣東省公安廳的相關規定。東莞早年就曾因私人企業運營電子眼,收取罰款當利潤,引發巨大爭議,后被廣東省公安廳叫停。最新的審計結果表明,這樣的情況在廣東并非個案。
22.22萬戶股民上半年告別A股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日前公布的月度數據顯示出整個市場的低迷:6月份,滬深兩市新銷賬戶為30672戶,5月份這一數據為32976戶。僅兩個月內,就有6萬多個戶頭被銷,如果從今年年初開始計算,上半年共有22.22萬戶股民告別A股。
【每日經濟新聞(微博)】
安鋼礦粉摻假門升級,供貨商被曝有行賄嫌疑
近日,安鋼集團采購的一批礦粉被曝摻假,礦粉質量嚴重不合格。《每日經濟新聞》調查后獨家獲悉,該案目前還在初查階段,檢察機關初步認定案件具有受賄嫌疑,并已對涉事責任人上網追查。作為事件受損方,安鋼集團方面目前仍對供貨商的名稱、貨源產地、背景等信息守口如瓶。
國務院督查組抵南京,樓市“不放松”信號強
記者從南京權威人士處獲悉,國務院派出的“江蘇上海督查組”已于昨日抵達南京,今日將正式開始調查工作,包括調查南京、蘇州和上海3個城市的樓市現狀。之前地方政府頻頻“微調”,不斷試探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底線”。目前來看,此次國務院督查組的督查重點更多指向了 “微調”中相對敏感的內容:住房限購措施執行情況、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情況、住房用地供應和管理情況,以及稅收政策執行和征管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
證監會警示中小企業私募債違約風險:交易所和政府不會兜底
證監會債券辦公室主任霍達強調,此次培訓主題是充分警示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業務風險,做好風險防范工作。中小企業私募債發生違約現象很正常。但交易所和政府不會為其兜底,一切風險由發行人自行負責。
淮北礦業IPO疑問,安徽四部門認定其為困難企業
困難企業能否上市?7月24日,本報記者收到一份名為《2012年安徽省第二批困難企業名單》,在前面18家省屬企業名單中,淮北礦業集團旗下有10家子公司位列其中,包括擬上市的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4家企業。
股民訴黃光裕內幕交易案再開庭,索賠超700萬
延宕近1年之久的“黃光裕內幕交易民事索賠案”,再度開庭。被告代理律師李默稱,本輪訴訟原告方面提供的證據材料與去年9月第一輪訴訟時幾乎一樣,這種做法依然并沒有材料能夠證明原告股票損失是由于黃光裕內幕交易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