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杭州市主城區一次性掛牌7宗土地,出讓總面積達30.34萬平方米,成交總價達54億元,為杭州近年來推地量最多的單次拍賣。[注冊意大利公司]值得一提的是,7幅地塊中有5幅系底價(起始價)成交。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某工作人員昨日對早報記者稱,“現在推地,是因為有這個需求。現在價格比較平穩,是一個比較好的推地時機,價格過高過低都不好。”按該工作人員的說法,上半年土地市場較為冷清,但開發商通過銷售回籠了資金,有這個(拿地)需求了。土地出讓都是看需求的。
地方政府也有“出讓土地”的需求。上述杭州市國土局工作人員說,“我們手里的‘儲備糧’比較充足,根據需求,適時推出。另外,各個區政府有土地招商任務。”
各地緣何扎堆推地
近期集中賣地的不止杭州。
此前的8月24日,武漢在一天之內集中推出36幅土地,面積達3229畝。其中,8幅流拍,28幅成交,總成交金額為121.68億元,創下近三年武漢土地單日成交總價最高的紀錄。
據早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無錫市國土局網站上披露的經營性用地出讓達10幅,總成交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達45.7億元。
[注冊德國公司]簡單計算可知,僅杭州、武漢、無錫三市,近期集中出讓的土地成交總價即達近221.4億元。
溫州市近期雖無集中的土地出讓,但該市在8月25日一次性推介了52宗土地,共計3220畝,規模是過去幾年推出凈地的總和。
各地緣何選擇此時扎堆推地?
溫州市國土資源局某工作人員昨日給出的說法是,“這是為了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
具體到溫州此次的集中推介,該工作人員解釋,“我們手上凈地有這么多,推介會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3000畝土地中,1/3是住宅用地,其余多為商業服務用地。隨著動拆遷等問題解決,出來的凈地會更多,也還會加推。”
遠洋地產(上海)公司投資負責人王顯巍則分析,最近地方政府較多推地有三個原因:一是市場的時機到了,地方政府認為可以推了;二是國務院督查組特別提到,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完成率較低,個別城市不到10%,所以各地要加速完成土地供地計劃指標;三是很多城市的土地財政熬不住了。
地方土地財政吃緊
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缺錢”是地方政府急于賣地的主要動因。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直言,眼下,依賴土地財政的城市壓力都很大,推地無疑可以緩解這些地方的壓力。
顯見的是,地方財政承壓的城市不在少數。
財新網(微博)在8月28日的一篇報道中描述,曾以造城聞名的鄂爾多斯,由于房地產市場崩潰、煤炭滯銷、招商失靈,如今經濟幾乎停擺,財政頹勢自不待言;而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經濟失速和轉型困局,也將富裕的深圳、東莞逼向赤字邊緣。中國最富庶之地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幅均從去年同期的20%~30%,下降到10%以內。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地方本級收入為37086億元,[注冊百慕大公司]同比增長13.8%,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1.1個百分點。
與之相印照的是,同期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3490億元,同比下降27.1%。
中國指數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總監曹旭東對新華社稱,樓市調控早已傳導到土地市場,土地市場冷清背后,是地方土地財政吃緊,對土地出讓金依賴強的城市,財政“緊箍咒”愈演愈烈。
“地方政府會把握時機”
不過,地方政府對于推地節奏的考量,顯然不會局限于緩解財政壓力。
陳晟認為,國務院督查組近期強調,部分城市土地供應計劃完成狀況不佳,這也給了上半年供地較少的城市不小的壓力。
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督查組在7月下旬啟動的這次督查中發現,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完成率較低,個別城市不到10%。
國土資源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已落實4.72萬公頃,計劃落實29.6%,落實比例不足全年的1/3,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3個百分點。
事實上,當時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即指出,從歷年的土地供應節奏看,一般從第二季度開始土地供應逐漸放量,第三、四季度達到土地供應的高峰。按照土地供求的季節性規律,2012年住房計劃落實情況正常,下半年土地供應量將會增加,呈穩步增長態勢。
一位負責江浙區域的央企投資部經理稱,有些地方政府很會把握時機,“他們比較精明,很專業,關注市場變化。看到開發商手里的貨賣得差不多了,就會推地。”
該投資部經理稱,杭州、無錫、常州這些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機制梳理得很好,有考核和激勵制度,所以善于抓住機會,對開發商的服務也比較好。
不過,他也提到,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很好的計劃。大部分地方政府出讓土地,都是確定有開發商托底才推出。
開發商積極性待考
眼下,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究竟有多高,還說不好。
上述央企高管稱,現在開發商對土地尤其是優質地塊,還是比較饑渴的。地方政府推的地少,開發商就要搶,結果可能出現一塊地溢價率很高,但卻做不好。
這位央企高管判斷,下半年土地供應和成交量都會上升,成交價格也會小幅上升。
不過,杭州27日推出的7宗土地并未遭遇搶購。有5幅地塊以底價成交。
據新華社描述,當天拍賣現場,許多人預期的“終極對決”并未出現。率先推出的16號奧體單元地塊以23.52億元的起拍價直接成交,競得人是龍湖地產旗下的杭州龍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緊接著,另外一宗宅地和三宗商業用地也都以起拍價直接成交。另外兩塊宅地進行的舉牌爭奪戰,也“烈度”有限,成交溢價率均未超過20%。
武漢24日推出的36幅地塊中,有8幅地塊的出讓時間延期,16幅地塊以底價成交。
曹旭東認為,從短期看,土地市場“解凍”為日益緊繃的土地財政打了一劑強心針。但長遠來看,要解地方財政“緊箍咒”,必須破除土地財政依賴。“這需要財稅改革的配套,需要頂層設計。”曹旭東說,樓市調控已經“棋到中盤”,一些根本性、制度性的改革亟待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