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手機商人望著窗外說,“這里就是肯尼亞的華強北。”
窗外是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中心的Luthuli大道。街上一座五層小樓里(最上一層是穆斯林的專用祈禱場所),盤踞著十家左右的中國手機批發(fā)商。[注冊安圭拉公司]這棟樓沒有名字,其貌不揚,很少有人知道,僅用了三年,每月從這里售出的中國手機,已攻下肯尼亞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Techno、Oking、G-Tide、Forme、X-TIGI,這些中國人自己都沒有聽說過的中國牌子,塑造著肯尼亞人對“Made in China”的印象。
正是這些來自中國的廉價山寨機,撕開了中肯民間關系的第一條裂隙:今年8月,為反對非法中國手機零售商和假手機,內羅畢發(fā)生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反華游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中國山寨機何以征服肯尼亞?圍繞山寨機的商業(yè)活動,又怎樣影響著中肯關系的晴雨?
半壁江山
肯尼亞每月銷售手機100萬臺,50%是Techno和其他中國人從未聽說的所有“山寨機”品牌
“真可惜,你看不到我到貨那天的場景。”手機商人老張(化名)說,他來肯尼亞經銷手機已三年。
“到那天,我家的貨可以堆滿整個走道。”他向財新記者比劃著,“一天就能發(fā)完一萬臺。”
10月到1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臨近圣誕節(jié)。在這三個月里,人們逐漸開始給自己或親友選購禮物,造就了每年手機銷售的黃金時節(jié)。老張說,去年這三個月他就掙了100多萬元人民幣。
每天下午開始,每半個小時就有肯尼亞人到老張的店里詢問到貨了沒有。老張頭也不抬,沮喪地答道:沒有。肯尼亞人問:什么時候能到?老張說,不知道。肯尼亞人失望地離開。
老張急切地渴望今年再使把勁,把錢掙到口袋里。今年初他離開了原來打工的店開始單干,代銷國內幾個廠商的手機。然而,在這個銷售旺季,國內廠商“傳奇”遲遲不能發(fā)來已全款預訂的1萬臺手機,使他每天在這6平方米的小鋪子里焦急不安。
“現在這個季節(jié),是個手機就賣得不錯,到圣誕節(jié)前都會不錯。晚到一天貨,就少掙一天錢。最可怕的是季節(jié)過了貨才來,那就沒人再買了,全壓手里。”
老張說,自己每月能賣出一兩萬臺手機,這數字在這棟樓里屬于平均水平。和樓里其他中國手機商人聊聊,他們說,少的能賣幾千臺,多的能賣六七萬臺。
像老張一樣的鋪面,他們都稱為“檔口”。一個檔口后有一個中國人坐鎮(zhèn),常雇一兩個肯尼亞人幫手。檔口里的中國人都有默契,[注冊加拿大公司]大量收款不能讓本地人做,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大錢;上貨發(fā)貨一定要本地人出馬,以防被警察和城管敲詐。
也有商家沒有檔口,在這里租用倉庫。每天下午,他們會坐在二樓長凳上,買家一來,便從倉庫直接發(fā)貨。
雖然沒有精準的數字,大部分中國賣家一致估計,肯尼亞市場每月手機銷量約為100萬臺,其中三星和諾基亞約占50%,Techno和剩余所有山寨機廠商約占50%。
這些中國人從未聽說的品牌,在遙遠的肯尼亞打下半壁江山。手機不僅銷往肯尼亞全國,還銷往東非諸鄰國。在這里,最好賣的是價格在1000先令至2000先令的手機,合人民幣約一兩百元。
財新記者在這棟大樓里遇到的所有中國人,到此都不超過五年。除了在國內就做手機生意的,很多人和肯尼亞的聯(lián)系都很偶然——過來幫親戚朋友。試過深淺后,就干脆一腳踏進了肯尼亞。
往肯尼亞進口手機是零關稅。
特色山寨機
當地人喜歡音樂越吵越好,功能不一定要好但要炫,雙卡是必須的
山寨機在中國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起源于一些小型生產廠對大牌手機的高仿,之后山寨機逐漸走向功能強大和五花八門的創(chuàng)新。臺灣聯(lián)發(fā)科因大量提供山寨機芯片,其創(chuàng)始人蔡明介被稱為“山寨機之父”。蔡明介曾表示,山寨機是對手機產業(yè)的破壞性創(chuàng)新。與品牌溢價高的手機相比,山寨機應被稱做“白牌手機”。不過,一些山寨機中的佼佼者早已得到主流市場認可,也不再一定與劣質的印象掛鉤。如今,一直與聯(lián)發(fā)科競爭的展訊在非洲常設兩位職員,主要職責就是不停走訪全非山寨機市場,好讓后方研發(fā)及時跟上非洲脈搏。
在內羅畢的一天下午2點,一個中年穆斯林男人領著一個穆斯林女人,到肯尼亞手機零售商博尼費斯(Boniface)的店里買了一部價值1500先令(約人民幣120元)的X-TIGI手機。博尼費斯把手機電池板插上,手機立刻響起長到仿佛永遠不會停的開機音樂,音量震耳欲聾。女人滿意的微笑穿透了面紗。
這些專為非洲訂制的山寨機有些共同點:開機是熱鬧的音樂,音量奇大,色彩鮮艷,功能不一定要好但要炫。當地人喜歡音樂越吵越好;雙卡是必須的,當地人說Airtel通話便宜,Safaricom上網便宜;還要通用電池和充電器。但電池和充電器的壽命通常只有幾個月。
博尼費斯經營一間靠街口的小店,鋪面小到只能站一個人。他不僅出售手機,還出售充電器、電池、背殼和掛繩等配件,店里的手機大部分來自中國。
“我每天能賣6部-10部手機,這是我今天賣出的第五部。” 博尼費斯說。
這個鋪面和中國批發(fā)商所在的大樓距離僅幾步路。但在銷售鏈條上,像博尼費斯這樣的本地小商販,和中國批發(fā)商之間還隔著本地分銷商。目前,他資金實力不足,興趣更多在銷售配件而不是手機上。“配件是消耗品,最好賣。背殼一個50先令,誰都買得起。充電器質量并不是很好,三個月后,‘噗’地就爆掉了,所以人們又需要新的。”
對他來說,最終夢想是擺脫所有肯尼亞分銷商,吃進鏈條上的所有利潤。“總有一天,我會找到關系,直接去廣州進貨。” 博尼費斯說,“現在還不行,我一個人都不認識,不知道怎么找他們。”
生產質優(yōu)價廉的服飾和手機的廣州,在許多非洲人眼里幾乎和中國同義。博尼費斯不知道的是,銷往肯尼亞的大部分山寨機,幾乎都是深圳十幾家廠商制造的。深圳一位手機廠商高管對財新記者說,這十幾家面向東非生產的手機廠,僅占這里大小山寨廠商的一個零頭。
每天老張的QQ窗口都閃爍不停,深圳廠家時時傳來新的機型。一旦敲定生意,老張便從肯尼亞這邊匯去訂金。商家根據訂單制作,打包成箱發(fā)到肯尼亞。別看每家批發(fā)商的檔口只有幾平方米,預付和應收金額常有數百萬人民幣。
“我統(tǒng)計過,深圳做品牌的有幾百家,做國產機和高仿機的有幾千家。許多廠商都以做外單為主。有的主攻歐美和迪拜市場,做高端機;有的主攻非洲市場,做低端機。肯尼亞低端機比較多。”前述深圳手機廠商高管對財新記者說。
假手機斷網
到目前為止,肯尼亞政府宣布已經切斷150萬手機的信號
但中國手機今年遇到了麻煩。
據肯尼亞通訊協(xié)會(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of Kenya,CCK)的數字,截至2012年年中,肯尼亞手機滲透率達75.4%,手機用戶2970萬。不過,CCK表示,其中有300萬是“假手機”(Counterfeit mobile phones)。9月30日,在進行三個月公眾教育后,肯尼亞四家電信運營商切斷了所有假手機的信號。
對肯尼亞官方而言,甄別真假手機的惟一標準是“串號”(國際移動設備編號,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IMEI)。IMEI相當于每部手機獨有的一個身份證號。CCK和手機生產商合作建立了一個數據庫,要求用戶將手機背后的15位串號發(fā)送到驗證號碼1555,假的將會被切斷信號。到目前為止,肯尼亞政府宣布已經切斷150萬手機的信號。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也宣布即將推出類似政策。
販賣假貨在肯尼亞是違法的。CCK給出了諸多理由:假手機輻射可能超標,存在潛在的健康威脅;假手機質量差,使用壽命很短;假手機沒有IMEI號碼,如被犯罪分子利用,執(zhí)法部門很難追蹤;假手機造成稅收漏洞;假手機質量不穩(wěn)定,總有漏接電話⋯⋯
肯尼亞政府更為擔心的,還是明年3月的大選。因為有2007年大選騷亂的教訓,政府擔心有人借助無法追蹤的假手機,散布騷亂信息,因此決心在年底之前將它們全部斷網,杜絕隱患。
一位經銷中國手機的肯尼亞人證實,在CCK和運營商采取行動之前,肯尼亞中國手機批發(fā)商銷售的大部分手機的確沒有串號。老張說,以前沒串號是因為肯尼亞政府根本沒要求過。
“做串號其實特別簡單,國內機器我們都能做到五碼一致。但一些貿易商可能要打自己的品牌,如果全部給它做完,反而不方便。”前述深圳廠商高管說道,應客戶的訂貨要求,廠商提供空白機。“機殼是空白,開機Logo是空白,也不掃碼,方便他們自己根據需要隨便改。如果貼好了三星、諾基亞,被國家查也是麻煩。”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即便查串號查到我們也沒關系,我們給他們的是空白機。三星和諾基亞的款式太多,來不及為外觀申請專利。”
如今,中國批發(fā)商銷售的大部分山寨機都已經帶上了串號。一位肯尼亞商人拿出兩部雙卡手機告訴財新記者,前一手機的兩個串號是假的,后一手機的兩個串號是真的。
Luthuli街邊的肯尼亞商鋪也明目張膽地掛出了[注冊巴拿馬公司]“解鎖手機”的招牌。一個中國商鋪的年輕人說,解鎖是小菜一碟,只要用一根合適的數據線將手機連上電腦,用程序便可改寫手機的串號。國內的廠商會發(fā)來新的串號,如有需要,被鎖的“假手機”隨時可以激活。
不過,大部分中國批發(fā)商已懶得一個個去給過往的客戶提供這種服務,也鮮有客戶找上門來。對他們來說,那些被斷網的“假手機”很快會成為過去時。
制假工坊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中國手機批發(fā)商總能想到應對之策。他們半年搬一次家,以躲避當地警察。老張這次把家安在警察局旁邊,開玩笑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老張家中滿屋子的貨,從進門一直凌亂地堆到臥室里,飯桌上也散落著手機——在肯尼亞,家中囤積貨物是違法的;在他臥室床頭的一張桌子上,放著尚未貼牌的空白手機,背后Logo部位的不干膠紙正等待揭去,旁邊有一排諾基亞的金屬標簽。這里就是仿冒現場。
肯尼亞人始終不明白:海關一直打擊假貨,為何假手機在肯尼亞卻屢禁不絕?這就是答案:進口的許多是空白手機,制假工作在肯尼亞完成。
老張的屋子有股味兒。他告訴財新記者,那是錢臭味兒。正如大部分在非洲打拼的中國小商人,手機批發(fā)商們都不使用銀行。一掙到錢,他們就立即換成美元,藏在家中,正因為此,他們從不雇傭清潔工打掃房間。
擺在飯桌上的諾基亞都是經銷商送來返修的,有各種毛病。“知道什么是高仿嗎?”老張拿起客廳飯桌上一部果綠色的諾基亞手機說。
若不開機,從外觀上難以分辨。老張說,高仿和正品的區(qū)別看產品質量,高仿諾基亞出問題的幾率頗高。有些問題,老張自己能搞定;如果修不好,老張就給經銷商退錢。
在肯尼亞銷量不錯的中國手機廠商Techno,也是假貨受害者,因此和CCK聯(lián)手發(fā)起打擊假手機行動。Techno的銷售負責人Rocky Wang說,打擊是件好事,因為市場上仿Techno的假貨已經很多。
“銷售假手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他說,“在肯尼亞,2000先令可以買30袋玉米面。你有沒有想過,這是肯尼亞一家人90天的口糧?”
肯尼亞反假貨中心(Anti-Counterfeit Agency,ACA)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受冒牌影響最嚴重的諾基亞是意見最大的,Techno也曾經向ACA投訴假貨問題。
Rocky Wang介紹,假貨最猖獗時,諾基亞每銷售10萬臺正品手機,市場上就同步賣出15萬-20萬臺假諾基亞。
如果手機質量并不差,為何選擇冒牌?老張回答說,這是肯尼亞客戶要求的。“如果客戶非要一部諾基亞屏幕的手機,我能不給他嗎?如果不給他,別的手機他也不進了。不過,我們的客戶會告訴顧客這是假諾基亞,不會欺騙他們,也騙不了——諾基亞什么時候生產過雙卡手機?只有背包客才騙肯尼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