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資機構的分析人士向《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透露,近期中國有望與英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短期內人民幣保持平穩,甚至繼續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該人士表示,這是境外人民幣持有者信心建立的關鍵,[香港注冊公司]關系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
顯然,此次合作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機點。
自2月21日以來,人民幣持續走強。3月25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上漲至6.2692元,比一年前的歷史高點差22點。在2月21日至今的短短一個多月內,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約0.5%,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否已進入新一輪升值周期?
然而,人民幣升值將會對剛剛回暖的出口形勢不利,但北京一家銀行的資深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的好處也很多。首先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使人們對持有人民幣有信心,這能提升中國在全球的形象和影響力。人民幣貶值會使人們感覺中國經濟和中國的影響力在下滑,不利于貨幣互換。其次,可以穩定國內資本,升值預期可防止資金大規模外流。”
外貿企業的顧慮
如果人民幣升值1%,那就是幾百萬的利潤打水漂。
所謂貨幣互換始于2008年,為了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以及促使人民幣國際使用。合作伙伴從中國進口商品時,不必再使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而是可以直接從本國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進行結算。而我國出口企業則可以收到人民幣計價的貨款,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現在對方還不愿意使用人民幣結算。”在廣東綠風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家樂眼中,人民幣全球使用還是很遙遠的事情。[注冊美國公司]廣東綠風公司產品大量出口到歐洲以及南非,最近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的巴西也是其重要出口國家。
“出口一套機組,刨除稅費,我們可能才賺5%。但如果人民幣升值1%,那就是幾百萬的利潤打水漂。”劉家樂表示,他也希望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但境外客戶對此不太贊同。“他們認為人民幣不是完全可兌換的貨幣,萬一中國政治經濟出現動蕩,人民幣變成廢紙的可能性遠大于其他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特別是歐洲市場”,劉家樂表示,美元近期強勢,英鎊兌美元大幅貶值近10%。而人民幣兌美元依然節節攀升,這意味著如果劉家樂出口英國的產品匯兌損失會更大。“幸好我出口日本的產品是用美元計價,但公司產品在日本的競爭力也隨之大幅減弱。”劉家樂如是說道。
數據顯示日元兌美元近期貶值了近20%。據了解,現階段外貿企業應對人民幣升值主要是通過銀行鎖定匯率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只能保證短期內的匯兌風險,如果人民幣長期升值那真是無解。”劉家樂表示。
事實上,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額可以用飛快來形容,三年內增長已接近6倍。但數據顯示,用人民幣結算的出口額只占進出口總額12%的比例,更多的外貿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則是苦不堪言。
境外有研究機構認為,為加快推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是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的重要原因。
渣打銀行香港亞洲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最近針對150多家亞洲和歐洲的企業調研發現,無論是過去6個月還是未來6個月,絕大部分受訪企業都已經或將會增加人民幣的使用量,特別是會增加使用人民幣的外匯交易和人民幣貿易結算。匯豐銀行堅持認為,到2015年中國1/3的貿易量將以人民幣結算,其體量將使人民幣成為全球三大貿易結算貨幣之一。
升值趨勢或于二季度結束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特別是在日元、歐元繼續貶值的壓力之下,出口的負面因素加大。
持續升高的人民幣匯率也給正處于回暖階段的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近期公布的3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為51.7,好于預期50.9和前值50.4。反映的是制造業處于擴張階段。而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資金的避險情緒增加,流入全球股市的資金大幅回落,外資開始流入中國,而近期中國經濟回暖也是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原因之一。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謝偉玉認為,除了中國經濟保持復蘇形勢外,“中央、地方完成換屆,政治不確定性消除,外資寄希望于新一屆政府出臺一些經濟刺激政策,這也推動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數據顯示,3月中國出口19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出口數據仍然維持較快增長,同時對中國經濟的復蘇提供著重要支撐。但如果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特別是在日元、歐元繼續貶值的壓力之下,出口的負面因素加大。
“對今年經濟的感覺是,勞動力成本還將上升。”環亞木業的總經理劉峰向記者表示,今年招工形勢稍好于往年,但依然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劉峰不得不再度提高工資水平。
渣打銀行春節后對300家珠三角企業工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5%的受訪企業認為今年工資將增加多達10%。其中180家企業稱已經上調了工資,平均上調7.9%。34%的受調查企業認為,勞動力短缺狀況自2011年開始越來越嚴重,只有36家企業認為今年勞動力短期狀況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我當然希望出口產品能用人民幣計價。”劉峰表示,今年公司一線工人的工資上漲了15%,勞動力成本上升讓企業壓力大增,而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莫尼塔的匯率分析師施琪博士表示,在經濟增長疲弱甚至衰退的情況下,發達國家寬松貨幣刺激經濟的意愿非常強,因此部分發達國家存在貨幣貶值的動力。
另一方面,根據莫尼塔草根調研情況顯示,實體需求改善力度仍然偏弱,投資相關的原材料價格在春節后并未出現明顯上漲。“我們認為此前較為樂觀的經濟增長預期,可能逐漸在二季度出現向下修正。”因此,人民幣此前的升值趨勢可能在二季度結束。
西南證券的分析師張仕元同樣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恐低于預期。他預計,受消費不景氣影響,“一季度GDP增速預期將明顯回落到7.7,同比少了0.4個百分點,也較去年四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二季度經濟工作的核心仍然在清理問題上,因此上半年的經濟亮點并不多。”在施琪的研究報告中,遠期人民幣NDF隱含貶值預期,“一部分可能反映海外對國內經濟中期結構性問題的擔憂,一部分可能反映套利交易在人民幣交易中增強。”
一周之內,人民幣異常閃耀地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啟幕開始在3月25日,在人民幣持續一個多月上漲后,當日人民幣兌美元首次升破6.21,創下了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以來人民幣升值的歷史最高紀錄。
第二天,即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與600億巴西雷亞爾,有效期三年。[美國公司注冊]
就在同一天,消息稱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已就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達成了協議,金磚國家將共同建立一個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庫。
第三天,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于當日宣布:中國臺灣在過去六個月的人民幣支付額增加120%,超越美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人民幣離岸中心。與此同時,臺灣地區“央行”行長彭淮南也向“立法院”提起簽署兩岸貨幣互換機制,規模將不小于3000億元。
周小川的第一把火
通過中巴協議和金磚五國外匯儲備庫進一步擴大了人民幣可兌換的范圍和國際影響力。
在南非德班召開的金磚國家會議上,剛獲得連任的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顯得格外低調,但此行他收獲頗豐,在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成功簽署后,又促成了金磚五國的外匯儲備庫。
在此之前,亞洲外匯儲備庫是基于2000年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清邁倡議”創建的。
周小川一直在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其剛剛上任的第三任任期上,他成功地燒了“第一把火”,通過中巴協議和金磚五國外匯儲備庫進一步擴大了人民幣可兌換的范圍和國際影響力。除了巴西,中國已跟韓國、馬來西亞、阿根廷、新加坡、新西蘭、土耳其等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貨幣互換協議。
隨著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增多,人民幣在境外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2009年1月,香港金管局就與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首先在香港建立離岸中心,三年過后,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現金已達9000億元的規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臺灣盡管支付總額不及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和法國,但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之間的支付額交易有接近44%是通過人民幣來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