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新加坡公司注冊]銀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使得越來越多的銀行業務由“藍海”變成“紅海”,信用貸便是其一。
林磊(化名)是某股份行深圳分行的客戶經理,因為身處零售條線,他的工資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但最近幾個月,得益于該行力推信用貸款產品,林磊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幾倍。
“小微貸款給客戶經理的返點是千分之二,這已經比其他業務高了,但信用貸款的返點是千分之八。”林磊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信用貸款的年化利率通常在18%左右,最高可達20%以上。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工行、建行、招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渣打、花旗等銀行均推出了信用貸款產品,最高貸款額度為50萬~200萬不等,年化利率則在15%~18%左右。
多名接受采訪的銀行業人士認為,銀行發力信用貸款,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提速倒逼商業銀行轉型,另一方面也是對監管部門鼓勵推動小微金融業務的積極響應。
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對信用貸款的高額利息和資產質量表示擔憂,在他們看來,高利率的信用貸款有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初衷。[新加坡注冊公司]而在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下,盡管有高收益覆蓋,但信用貸款的風險仍不容小覷。
“搶食”信用貸市場
過去連小貸公司也不愿涉足的信用貸款業務,如今卻成了商業銀行眼中的“香饃饃”。
隨著商業銀行不斷下沉,小微信貸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在玩過集中審批、聯保聯貸等各式花樣后,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信用貸款。
“過去,我們做的小微業務絕大部分都采用抵押或擔保貸款的方式。但這種模式的技術含量并不高,同質化也很嚴重,相比之下大行可能更有優勢。”某股份行人士稱。
該人士告訴記者,其實不少銀行一直都有信用貸款產品,只是以前信用貸款大多集中在個人消費領域,而現在則越來越多運用在小微業務中,目標客群也從公司白領變為了小微企業主。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不少銀行都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例如,平安銀行的新一貸、招行的信用貸、民生的暢易貸、廣發的生意紅、建行的善融貸、工行的小額便利貸等。
記者從各家銀行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各家銀行信用貸款的最高貸款額度為50萬~200萬不等,放貸期限通常較短,主要滿足企業經營資金周轉需要。除了免抵押、免擔保外,信用貸款還具有放貸速度快、還款方式靈活等特點。
以建行的“善融貸”為例,根據其網站上的介紹,該產品是依據小微企業交易結算及結算賬戶活躍程度,對結算穩定并形成一定資金沉淀的小微企業采取預授信的方式發放的,用于短期生產經營周轉的可循環的人民幣信用貸款業務,貸款額度最高為200萬元。
盡管信用貸款產品大都打著“無抵押、無擔保”的宣傳標語,但事實上,產品中也不乏一些“隱性條件”。例如,招行的“疊疊樂”小額信用貸款產品,據招行的個貸客戶經理介紹,盡管也是免抵押、免擔保,但在申請貸款時,客戶需要提供本市“有房、有車、有經營”的相關證明。
借道信用卡拓展業務
除了推出信用貸款產品,不少銀行還借道信用卡曲線拓展信用貸款業務。
據某股份行總行零售部負責人介紹,本來國內的信用卡業務利潤就薄,再加上年初下調了刷卡手續費,信用卡業務幾乎無利可圖,不得不開發其他收益來源。而轉向“重資產業務”是一個大趨勢,即通過信用卡渠道發展信貸業務。
“信用卡有支付和信用兩大功能,只是以往我們時常用它的支付功能,而如今則是進一步挖掘了它的信用功能。”他表示。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已經有不少銀行推出了信用卡貸款產品,如華夏銀行的易達金、中信銀行的信金寶、光大銀行的易快發、民生銀行的慧聰新e貸等。此類產品大都無需擔保和抵押,符合條件的客戶憑信用卡就可貸到30萬元甚至更高的額度。
以華夏銀行的易達金產品為例,據華夏銀行客戶經理介紹,該產品的貸款額度一般為個人月收入的10倍,貸款金額最高可達50萬元,不過個人具體能貸到多少要經最終審批才能確定。
他表示,客戶申請時需提供工作和收入證明、銀行工資流水賬、近6個月住房公積金明細等。如果還能另外提供房產、汽車、銀行等金融資產證明,貸款額度會更高。申請成功之后,待貸款申請獲批,貸款金額將直接轉到銀行儲蓄卡供客戶使用。
而民生銀行也在今年1月推出了一款名為“慧聰新e貸”的信用卡產品。根據民生銀行網站介紹,該卡是以信用卡做載體、以小微企業在慧聰網積累的網絡信用為基礎而推出的無抵押免擔保、靈活計費的小額信貸產品。
“現在銀行都在發力小微貸款和信用貸款,[注冊新西蘭公司]從風控角度來說,相比新客戶,已在銀行有多年信用卡記錄的存量客戶風險更低。而從經營效率來看,挖掘存量客戶的效率也更高。”上述據某股份行總行零售部負責人表示。
高收益的誘惑
銀行力推信用貸款與其誘人的收益不無關系。
本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的情況來看,信用貸款的年化利率普遍在15%~18%,不少銀行還超過20%,遠遠高于其他類別的貸款,堪比小貸公司的貸款利率。
據平安銀行某客戶經理介紹,該行的信用貸款產品“新一貸”的平均貸款利率為月息1.5%。“如果是用于購車、裝修等風險較低的消費類用途,貸款利率會略低一些。但如果是用于企業經營,貸款利率最高可達月息1.9%左右。”
記者簡單地測算了一下,與目前央行6.15%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相比,“新一貸”的利率標準大約上浮了190%~270%,遠高于一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上浮比例。
記者還發現,有些銀行盡管信用貸款的利率不高,但還要額外收取一筆管理費。以東亞銀行的信用貸款產品“新時貸”為例,根據其官網上的信息,該產品的月利率為0.84%~1.05%,但每個賬戶還要收取0.48%管理費。
而據上述某股份行總行零售部負責人介紹,和一般的信用貸款一樣,借道信用卡發放的信用貸款,其年化利率也在17%、18%左右,屬于備受銀行青睞的高收益業務。
上述平安銀行某客戶經理表示,盡管貸款的年利率比較高,但因為信用貸款的貸款周期通常較短,金額較小,還款方式也比較靈活,可以隨借隨還,所以小微企業還是可以接受的。
“今年以來,由于信貸額度緊張,不管是批發還是零售條線,不少貸款業務的發展都有所收縮,但只有小微業務,尤其是信用貸款的發放是沒有規模限制的。”該客戶經理稱。
據某股份行總行零售部負責人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金融脫媒的加劇,小微金融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而信用貸款則是未來小微金融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相比抵押、擔保貸款,信用貸款可以挖掘更多的小微客戶,潛在需求更大。”該負責人表示,在信貸規模有限的情況下,這類利潤空間大的業務肯定更受銀行青睞。
上述負責人認為,盡管當前不良貸款反彈趨勢仍然明顯,但信用貸款遵循大數法則,批量化發展,一百筆貸款中出現幾筆壞賬問題并不大,收益是完全能夠覆蓋風險的。
發力信用貸款,一方面契合了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響應了決策層、監管層發展小微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在7月中旬的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提出,今年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總體目標要求是,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單列信貸計劃,為小微企業留出足夠的可貸資源和財務資源,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合理分解任務,優化績效考核機制,并由主要負責人層層推動落實。”7月底的銀監會會議上,小微企業亦被確定為“盤活的存量和今年的增量貸款”傾斜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