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交易所股權披露平臺頻現機構逢高減持身影。香港金管局最近更是提示風險,要求銀行做好流動性壓力測試,引發市場對于泊港千億美元熱錢流走的擔憂。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的香港銀行界、投資界人士普遍反映,[注冊薩摩亞公司]目前香港市場流動性仍較為充裕,目前看不到資金大規模流走的趨勢。
8月底以來,香港市場出現機構逢高套現潮。對市場心理沖擊較大的包括,美國銀行9月3日折價清倉建行H股,套現15億美元;鄧普頓基金8月29日大筆減持中石油1.94億股H股,套現16.35億港元;此外還有鄧普頓基金、摩根大通接連減持招商銀行H股、美資基金The Capital Group減持中國南車H股等。
“這主要是一些套息熱錢平倉所致。”有外資行分析人士稱,“由于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本周的議息會議后減少買債規模,一些高杠桿的套息熱錢提前減杠桿,高息股、公用股以及獲利最為豐厚的H股成為主要的拋售對象。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披露減持的主體是外資大行,但減持行為也有可能是其客戶所為。”
但受訪的機構表示,香港目前尚未看到資金大規模流走跡象。相反,8月份以來,香港處于資金凈流入狀態。他們認為,無論美聯儲本次議息會議如何決策,香港市場這樣的流動性趨勢還會持續。
香港銀行界的人士稱,近期港元隔夜及7天拆借利率雖有所上升,但1個月、6個月及12個月的利率一直維持0.21%、0.55%及0.87%的較低水平未變;香港的外匯儲備8月份增加40億美元,港元貨幣基礎(高能貨幣)9月份以來也逆勢增加了15.39億港元;而港匯也持續走強,美元兌港元匯率上周五已跌落至7.754附近,顯示外匯市場上,[薩摩亞公司注冊]港元買盤持續大于港元賣盤。以上信息均顯示,資金處于凈流入的態勢。
香港股票市場也見到有增量資金流入,近幾周的成交明顯放大,上周已回到日均成交600至700億港元的較高水平,相比二季度放大近五成。其中最明顯的A 股ETF、中資股,近期成交甚至出現數倍的增加。
盡管不斷提示風險,但香港特區政府也一直強調,香港銀行有充足準備,可應對資金流走、保障銀行體系安全。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周稱,目前香港銀行平均資本充足比率為16.6%,高于世界其他銀行約8%的水平,表現出較強健的資本實力。
外資行分析人士認為,香港流動性不減反增,主要是持續勝預期的中國經濟數據及中國國家領導人表態提振了海外資金信心。香港投行、券商普遍反映監測到有資金調來香港,增加A股、H 股配置,正是這些主動配置,抵消了套息熱錢平倉的沖擊。[薩摩亞注冊公司]而除了經濟向好因素外,海外資金逆勢流入香港追捧A 股等相關資產的背后邏輯還有,預期在美國收縮流動性背景下,內地更有空間釋放流動性,利好內地資產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