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2013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創自1999年GDP同比增長7.6%以來最低增速。
歷史最高社融規模換來最低GDP增速
1月15日,央行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是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對此,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高級宏觀分析師楊偉認為,雖然2013年社會融資規模創年度歷史最高水平,但GDP增速卻創近10多年以來的新低。
他指出,影子銀行快速發展致社會融資規模創新高,[德永如何注冊香港、美國、英國、B服務]不過資金過多地流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開發以及僵尸企業,導致高融資規模并沒有換來高經濟增速。
短期經濟下滑可能超預期 通縮擔憂加重
對于接下來的經濟走勢,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微博)認為,短期而言,經濟下滑可能超預期。他指出,去年12月工業用電、鐵路貨運等指標已經顯示出經濟增長疲態,經濟下滑可能比原來考慮的更加嚴重。
管清友還警告稱,隨著流動性持續偏緊和暖冬天氣導致通脹下行,去年四季度以來對通脹的擔憂不復存在,對通縮的擔憂加劇。
改革干部政績考核工作方式 經濟存失速風險
此前,中組部已下達改進地方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方式,即不僅僅把GDP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而將政府債務進入考核范圍。
瑞穗證券瑞穗證口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認為,這有利于改變官員執政的模式,防止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深圳德永注冊香港公司、基金會登記服務]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以及產能過剩等,具有積極意義。
但他也同時警告稱,這對于投資占到了GDP比重的50%甚至更多的中國,一旦地方政府投資熱情降低,投資出現較快下滑,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存在失速風險。
沈建光還指出,雖然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案十分全面,但在如何協調推進諸多改革措施方面缺乏明確指引和時間表。特別是不斷高企的資金成本,讓實體經濟難以承受。
瑞銀證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信貸周期波動仍然是今年宏觀經濟和市場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汪濤指出,隨著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進一步推進,信貸增速很可能會再次高于政策目標。另一方面,對銀行同業業務或其他影子銀行監管收緊、抑或是債券和信托市場發生了信用事件,都可能導致信貸出現意料外的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