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么是ICO的最后選擇,同時也是最佳選擇?
原創:
隨著加密代幣市場的爆發,新加坡已經成為想要推動ICO的區塊鏈初創公司看中的幾個關鍵樞紐之一,由于新加坡的稅收優惠、低干涉度監管機制和國家對于投資的支持。目前,新加坡擁有超過200家銀行,總資產高達2萬億美元,推動了一大批成功的ICO。
此前,新加坡中央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經給出了2.25億新幣(即1.66億美元)的預算,專門用于金融科技項目(Fintech)的開發和應用。為了表示對代幣資產的支持,MAS推動了Ubin項目,他們試圖通過代幣和區塊鏈技術創造一種新型的具有實際功能的“替代品”,以替代其強大的銀行交易系統,為此,他們制造了代幣版本的新幣,其中,該貨幣可以在基于以太坊的區塊鏈錢包上獲得。
盡管加拿大銀行、英國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都曾嘗試過利用基于區塊鏈的代幣來代替本國貨幣,但是迄今為止,只有新加坡中央銀行于2016的首次嘗試獲得了成功。
而且,新加坡的ICO一直在飆升。
如一家新加坡公司叫Digix Global,在2016年上半年,它是最先嘗試該模式的公司,一直也沒有什么收入,不過在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成功獲得了第一筆代幣交易,隨后,一筆接著一筆的訂單和利潤就接踵而來。那時,新加坡已經開始有幾家非常成功的ICO,其中包括Tenx的8000萬美元的融資,以及其他幾家150萬美元到1500萬美元之間較為平和的融資,但那一階段大多數公司還處于種子階段。
對于需要ICO的區塊鏈企業而言,到底是什么使新加坡這個國家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對于一些公司而言,原因有以下幾點:相對較低的所得稅機制(最高20%);因為政府支持,在新加坡更容易創業,而在別的地方,就沒有那么容易;此外,在新加坡,無論是比特幣,還是其他類型的數字加密貨幣,都被視作不受管制的資產。因此,許多公司選擇在新加坡注冊成立,以期望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自由經營。
但其實很多公司對新加坡的政策有極大的誤解,在新加坡進行ICO并不是完全的自由。雖然新加坡對代幣銷售缺乏明確的監管,這也一度讓一些參與者擔心。但在2014年3月,MAS就表示,盡管虛擬貨幣未受到制度上明文規定的條例管理,但虛擬貨幣的中介人將受到等同于審查洗錢等非法活動力度的監管。
雖然至今為止,在新加坡,數字加密貨幣交易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規范性,但政府一直在認真維護其作為金融中心和禁止洗錢方面的良好聲譽。因此,新加坡地方政府也一直認真自律,以維護這份信任。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該領域,將資產轉為代幣式新幣,就表明MAS在對代幣交易所做的監管工作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與美國一樣,新加坡將對此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換言之,新加坡將不會根據任何交易委員會的解釋來作為判斷標準,之后,如果區塊鏈公司的ICO符合新加坡法律制定的安全或集體投資計劃,則將會被政府同意并正常接受監管;但如果沒有正確注冊將會導致嚴重的處罰(其中個人罰款最低25萬美元,并酌情判決是否監禁以及監禁幾年)。
目前,其實數字加密貨幣備受爭議的一個關鍵就在于,它是否能夠被純粹的看作是貨幣,換言之,它是否只是具有代幣形式的一種貨幣。對此,MA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數字加密貨幣的身份不僅僅是虛擬貨幣,在具體應用下,它可能代表著發行人的資產或財產的所有權或擔保權益。”
雖然新加坡對此已經嚴加監管,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加坡對ICO關上了大門。其實,新加坡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在保護這一中貨幣的存在和交易,而不是在阻止它,因為適當的監管意味著投資者受到了保護,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其中來。同時監管制度的改革也會促進更多的公司嘗試ICO,特別是目前對此感興趣卻又十分警惕的公司。
【編者按】本文作者David Moskowitz是Indorse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在Indorse之前,他于2013年創辦了新加坡的Bitcoin經紀公司Coin Republic,并于2015年出售。現在,他任職于ACCESS執行董事會,即新加坡Cryptocurrency和Blockchain行業協會執行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