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點評。
1 能源股洗牌 估值“大挪移”
日本發生核漏后,屬全球最大的中國核電在建計劃,被總理溫家寶一聲令下叫停,令各類能源股的投資價值被重新審視。最極端的情況是,已寫進十二五規劃內的能源政策,或被大幅調整,令各股估值出現“乾坤大挪移”,盈利增幅高低可能被扭轉。
綜合投資界及業界意見,內地暫停審批核電項目,未知何時重啟。在替代效應下,加上2015至2020年的減排目標逼近,市場暫憧憬中央對風、光電支持加大,發展加快。
交銀國際龍騰核心增長基金經理馮時暖表示,早前市場給予風、光電股估值并不如現時之高:“原本各能源股的價格所反映的(price-in),是十二五內國家以核電為主導,如此劇變后,業界回頭發覺風、光電的占比會較預期高”。部分投資者上周開始追入風、光電股。
評論:雖然是一篇比我們建議晚到一個禮拜的新聞,不過也可以參考一下。我認為我國的核電不會因此停止,而上周也是買入核電設備股的好機會,期中一個原因是市場過于恐慌。不過就全球而言,核電的發展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因此風電和太陽能的估值肯定是上了一個檔次。但是即使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的國家德國,其所占總體發電量也沒有超過2%,太陽能風電并不能替代核電在未來減排的作用。而對于幾個核電設備股而言,其風電和其他傳統發電設備的比重占大部分,即使核電停滯,其實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彌補,因此上周末是個超跌買入的好機會。
2 龍源確認踏入高增長期
自從日本爆發核危機至今,龍源電力(0916)走勢一直轉強,短短5個交易日,由7元水平升至上周五最高的8元。事實上,今次龍源能擺脫之前的弱勢,當然是溫總叫停核電廠規劃,不過,撇除這個因素,龍源本身剛公布的去年業績,確實已足夠支持其股價向好。因為一直困擾龍源股價受壓的因素是其估值較高,而剛公布的業績,已頓時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價7.9元的去年往績市盈率只為25.8倍,已由之前逾40倍水平大幅回落,也正好顯示公司已真正進入高增長期。更重要一點,公司管理層已表明會續獲母公司注資壯大,股價短期雖已彈了不少,但仍可值得候回吐吸納。
龍源去年營業額增45.9%至142.1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增125.8%至20.18億元。期內投產34個風電項目,收購1個風電項目,全年新增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053兆瓦,令總控股裝機容量增至5768兆瓦。期內風電發電量增加62.5%至100.94億千瓦時,分部經營利潤31.64億元,大增64.4%,主因風電投產容量增加,令售電量大增�;痣姺植拷洜I利潤因煤炭漲價,減19.4%至7.94億元。龍源主力開發風電和其它再生能源,火電的重要性愈來愈低。
值得注意的是,期內按清潔發展機制成功注冊的CDM項目多達30個,總數增至55個,而年度內來自銷售CERs和VERs的凈收入3.92億元,按年增長86.7%,也有助業績表現。
管理層在上周的業績發布會上表明,今年的發展方針是“維持高速增長”,會透過注資、新建風機和海外并購達至目標。母公司中國國電集團預計今年會注入8個風電資產,分別位于新疆、山西及內蒙,規模共400兆瓦,此外,龍源也會自行新建風機,規模約2000兆瓦。公司的目標是今年將發電量提升4成,前景應可看高一線。
評論:風電股可以說是起死回生,本以為需要一段時間整合,但是核危機給出的機遇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不過我認為龍源這種風電商的潛力不如設備生產商。
3 內銀本周派成績表盈利料增逾兩成
內銀股接力在本周起陸續派發去年成績表。受惠于貸款增長及凈息差擴闊,證券商預期內銀股去年盈利表現理想,料增長逾兩成,尤其中小型銀行的盈利增長會較大型銀行強勁。
中國銀行(3988)周四先拔頭籌,建行(939)、重慶農商行(3618)及民生(1988)周五接力。
麥格理預料,內銀股去年業績表現理想,香港上市的八只內銀股去年總體盈利達到599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1%。盈利增長主要受惠于貸款增長17%,凈息差復蘇,以及成本對收入比率和信貸成本控制得宜。
該行相信中小型銀行的盈利增幅會較大型銀行強勁,主要由于其凈息差復蘇會較大型同業強勁。
麥格理認為,是次業績焦點將會放在管理層對今年營運趨勢指引,包括人行加息和控制貸款下,管理層對凈息差走勢的看法,以及資產質素、信貸成本,以致一級資本較低的銀行,其對集資計劃的看法,相信都是市場的焦點所在。
評論:不管用什么財務數據來形容未來內銀的前景如何地好和目前估值如何地低都不能擺脫的事實是他們是最大的房地產股,在銀根不斷緊縮下,呆壞賬的情況不是這些分析報告所預期那么樂觀。
4 正業棄上市 400億新股集結次季
又一新股打退堂鼓,紙盒生產商正業國際(新上市編號:03363),為繼海隆控股后第二只于完成公開招股后才擱置上市計劃的新股。不過,展望第二季,仍有一眾新股積極備戰,料集資額高逾400億元。消息透露,本計劃集資最多3.09億元的正業已決定暫時擱置上市。至于會否于第二季卷土重來,消息指仍需視市況。
接踵而來的新股擱置消息并未嚇怕其它新股,當中最重磅的莫過于擬港作第二上市的伊泰煤炭及三一重工。消息指,三一已通過內地監管部門批準,并剛向港交所(00388)遞交了上市申請;至于伊泰則仍在等待內地相關部門的批準。
另一市場焦點則為全球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Glencore),其于香港和倫敦的總集資額將達780億元,但據了解香港公開招股部分將少于78億元,惟將視乎市況而定。外電更指,嘉能可的上市工作仍在進行,惟預料會在市況平穩后才推出市場。
評論:新股有人打退堂鼓,有人逆流而上,伊泰和三一都是素質不錯的上市公司,看來應該是比較受市場歡迎的。
5湖南有色“混帳” 逾一年始發現
湖南有色(2626)日前公布2010年度業績,同時披露公司于2009年4月公布的年報中,“由于核數師的失誤,某些財務數據出現錯誤”,當中包括凈現金流出“報細數”,年報刊載為約1.16億元(人民幣‧下同),實際應為2.65億元,累計虧損卻“報大數”,而兩項誤報數據最終超過1年始被核數師發現。
該公司上周五晚發布去年底止全年業績,當中09年度及08年度的合并收益帳及合并財務狀況均予以重列,惟通告未有解釋將對上兩個年度數據重列的原因。
湖南有色同一晚發放的另一份通告則表示,核數師天職香港會計師事務所通知公司,因為核數師的失誤,09年度年報中,公司經營業務流出凈額應為2.65億元,而非1.16億元,換言之,年報將09年度公司凈現金流出少報56%。
不過,該公司未有詳細披露09年度那一項數據出錯,導致上述“報細數”情況。
評論:又一個上市公司的丑聞,如此低級的錯誤恐怕不是僅僅是失誤。
6 中信大錳好孩子 盈利超招股書預期
去年底上市的半新股中信大錳(1091) 及好孩子(1086),分別公布2010年全年業績。中信大錳的盈利及好孩子的持續經營業務盈利,均超出招股書預期,分別較預測多14.6%及4.2%。中信大錳盈利按年升371%至2.29億元,去年招股書中預期盈利2億元,最終公布盈利為2.29億元,多出2900萬元或14.6%。集團稱由于電解金屬錳分部在價格及數量表現較預期理想,而重估投資物業稅后所致。去年的業績顯示,投資物業公允價值2751萬元,2009年沒有此項收入。毛利率23.6%,按年升3個百分點。
主要銷售兒童手推車的好孩子,2010年度股東應占盈利1.5億元,按年升140%,較招股書預測的盈利為1.439億元,略多4.2%。收入升22.7%至37.2億元,毛利率由2009年18.8%,升至2010年20%。集團建議每股派息0.05元,除凈日5月11日。另外,集團公布營運總監梁旭暉上月底辭任,由執行董事王海燁接任,王海燁是主席宋鄭還的外甥。
評論:半新股當中終于見到一些比較好的現象,最近上市的新股難得有素質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