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懼核安全問題 上電增核電業務比重
日本核危機惡化令全球關注核電安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昨天又預期過往訂下的發展核電目標將會下調,消息令核電股大瀉,不過,上海電氣(2727)仍會增加核電的業務比重,認為核電發展是「大勢所趨」。昨日核電股大幅下挫,上電以近全日低位收市,報3.68元,跌6.5%;東方電氣(1072)跌近4%至25.65元;中核國際(2302)亦低收3.2%,報5.4元。《第一財經(微博)日報》引述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魏昭峰說,中電聯原規劃在2015年,核電裝機達到4294萬千瓦的目標,現在看來很難達到,而2020年達到9000萬千瓦的目標,則可能至少調低1000萬千瓦。中電聯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今年開工建設首個內陸核電廠,2015年首臺機組投產,但魏表示,遼寧、吉林、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原計劃加快核電站建設,但短期內應不會再提。報道指出,目前核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為1.12%。中國是現時世界上發展核電最快的國家,繼國務院早前暫停審批新核電項目外,中電聯的評論無疑是核電業的又一打擊。
評論:在迅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面前,中國難于停止核電開發步伐,中國核電發展潛力仍大,無須過度悲觀。上海電氣在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上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未來競爭優勢明顯,加上核電比重相對較低,短期存超跌反彈機會。
2金風冀市占 明年增至25%
金風科技(02208)截至去年底,手頭的風機定單按年大增1倍至6,580兆瓦。董事長武鋼昨表示,足夠今年生意需要,今年續提高內地的市場份額,希望市占率在明年底前提升5個百分點至25%。武鋼表示,去年金風在內地市場公開招標中標率為全國最高,是手頭定單大增的主因。他期望在2015年前,內地市占率可提升至30%。他續指,今年公司的盈利增長點,將主要來自2.5兆瓦直驅永磁風電機組產品。此外,該公司會在今年內爭取完成6兆瓦直驅永磁風電機組的整體設計。
評論:日本核危機發生后,反核勢力強大的歐、美各國必然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來替代核電。目前風電機組生產商最大的發展機會在出口,而未來則是海上風電領域。金風是近年來唯一產品未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的國內風電機組生產商,國內市場份額增加是對其產品高質量的回報。
3星企凱德擬來港第二上市
為使集資平臺更靠近中國,原于新加坡上市的大型購物商場發展商CapitaMalls Asia(下稱CMA),亦擬于香港作第二上市。
據了解,大股東包括了淡馬錫、物業價值約237億(新加坡元.下同)的CMA,上周五已向港交所(00388)入紙申請,冀于3個月內完成。CMA昨于新加坡公告稱,計劃于4月中舉行股東特別大會,通過以「凱德商用產業」之名于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建議,中金國際及摩根大通作為聯席保薦人。據了解,今次凱德于港上市,是希望另開拓新的集資渠道,目前并無資金需要,故不會于本港集資,亦不會發行預托證券。
CMA為新加坡主要地產商CapitaLand旗下購物商場的發展旗艦,后者持有CMA約65.48%的股權,而淡馬錫則持有CapitaLand近4成股權。除此之外,公司主席廖文良(Liew Mun Leong)表示,CMA旗下于中國共有53個商場,遍布于34個城市,以物業價值及可建樓面面積計,共占公司的37%及70%。他指出,到港作第二上市,是希望擴闊投資者基礎,提升公司形象,吸引中港的投資者,以加速于中國的發展。
評論:新加坡房企選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集資不是主要方面,進一步開發國內市場才是關鍵。
4 建行地方貸款 首季擬再撥備
建設銀行(00939)去年第四季資產減值損失大增,出乎市場意料之外。管理層昨表示,今年首季將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進一步撥備,但券商相信金額已不大。建行為表外資產作出撥備,引發市場擔心屬行業性趨勢,表外業務較高的招商銀行(03968)錄得最大跌幅,跌2.52%至21.25元。有外資行分析員昨表示,不認為這是行業性現象。她表示,難說表外業務較多的民生銀行(01988)、招商銀行是否作出撥備。該券商目前未擬上調兩行撥備支出,主要是認為兩行將于今明年增加撥備,以達致新監管要求貸款撥備率的2.5%,以該撥備水平已能覆蓋包括表外業務風險。建行去年錄得資產減值損失29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5%,其中,貸款減值損失256億元,升5.71%;另外為表外資產計提減值損失22億元,為部分可供出售權益工具計提15億元。董事長郭樹清昨只籠統解釋,為表外資產作出撥備,是按最審慎原則作出撥備所致。
評論:從已公布業績的中資銀行來看,業績普遍“頗佳”。但對于貸款主要集中于房地產行業的中資銀行來說,最主要的是如何減少風險。建行大幅增加撥備,尚算清醒。
5愛爾蘭4大行 缺資2529億
歐洲銀行業問題多多,令歐債危機存在更多不明朗因素。愛爾蘭央行本周四將公布國內4大銀行新一輪壓力測試結果,4行的資金缺口可能高達230億歐元(約2,529億港元),政府有意將部分損失轉嫁至優先債投資者身上。《星期日商業郵報》報道,測試結果發現4行一旦處身惡劣的宏觀經濟狀況,或有潛在180億至230億歐元的信貸虧損。路透社上周五向分析師所做調查亦預期,壓測結果令4行需在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的350億歐元援助基金中,動用其中約250億歐元彌補虧損。
評論:歐洲債務危機斷斷續續,一直皆未獲完全解決,一直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一方面是確實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歐洲各國各懷心機亦是關鍵。
6 「內戰」結束 國美多賺四成 新主席:今年斥12億開新店
國美電器(0493)大股東爭拗結束后,昨派出「戰后」第一份成績表。截至去年底止,國美純利上升近四成至19.6億元(人民幣.下同),勝過市場預期。接替陳曉擔任公司主席的張大中,更首次在國美業績記者會上露面,他表示國美今年會加速開店計劃,預計開店支出為10億至12億元。本月9日前主席陳曉以抽出時間陪伴家人為由辭任主席,主席一職由張大中「空降」擔任,代表貝恩資本的國美非執行董事竺稼指出,有關決定由董事會一致贊成。張大中則表示,由于國美是知名公司,高興接掌成為主席,他個人于國美主要從事宏觀工作,至于是否過渡性角色,他稱要視乎國美的經營情ǘ定。對于外界關心大股東持有的非上市門店,是否會注入上市公司?張大中表示會與董事會商討,但現時未有時間表。另外,竺稼表示,貝恩暫時未有計劃減持國美股份。
國美去年收入升19.3%至509.1億元。毛利升39%至59.2億元,綜合毛利率(毛利率加上其它收入及利得率)增1.07個百分點至18.39%。主要由于集團采取差異化產品經營的策略以及和供應局充分地合作,拉升了整體的毛利率。
評論:看樣子國美已經走出了“內戰”風波,經營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