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香港還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時候,日本已經是區內的霸主,東京更與倫敦和紐約齊名,是國際金融機構的亞洲重鎮。隨著香港的金融中心快速發展,東京轉向更集中服務國內的金融體系,至今兩地股市的市值已差不多,市場預期,五年內香港將迎頭趕過東京。
股市市值是量度金融中心重要性的主要指標之一,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4月15日),東京證券交易所和港交所(388)的市值均是3.53萬億元(美元.下同)。
“縱然東交所鮮見外國大型企業在當地掛牌,但日本國內的上市公司很多,不少已是跨國公司,令股市市值相當大。”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教授預期,未來五、六年內,港交所市值將超越東交所。
他指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市值超過100萬億元,原因是上市公司非常國際化,換言之,國際企業來港上市,是市值上升的重要動力。
參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歷年的排名,亞洲多個城市相繼進入全球75大之列,今年排名第三的香港蟬聯亞洲之最,僅次倫敦和紐約,新加坡和東京連續兩年排名第四和第五。
授受調查的受訪者視香港、上海、北京、新加坡和南韓為拓展亞洲業務的必然據點,而東京卻被區內的后起之秀擠得愈來愈后,上海去年排名第六,今年再升一級與東京平起平坐,不難估計未來兩年可能將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