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點評。
1 基金寧持現金 美林︰風險胃納仍低
市場憧憬歐債危機有望紓緩,歐美股市昨晚略為轉穩,將有助港股今守穩19000大關之上。證券商美銀美林的9月基金經理調查報告顯示,現時市場風險胃納極低,該行以逆向投資法則判斷,基金持有現金之高已預示「買入」訊號隱現。
美銀美林以逆向投資法則判斷,以目前基金持有現金水平之高,實已顯示「買入」訊號。調查顯示,市場現況反映全球面對源自歐洲的銀行危機,而非全球經濟危機。該行認為,環球股市有可能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展開升浪,不過,投資者也可能礙于歐洲現正面對的問題等猶豫不決。該行評估,以目前基金的部署,一旦經濟持續惡化,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股票、商品板塊亦將首當其沖。
對于各國政府將出手救市,美林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基金經理認為儲局在2013年前不會加息,一半表示標普指數要跌至1100點以下,儲局才會推出QE3。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歐盟主權債務危機是最大的小概率風險。
持倉方面,基金持有現金比重由5.2%降至4.9%,但多于三分一基金仍處于重倉現金狀況。投資者以縮短投資年期對應瞬息萬變的市況,令投資年期跌至2001年12月有紀錄以來最短,投資組合承擔風險水平跌至09年3月以來最低。同期,對沖基金對股票持倉減至15個月以來最低水平。
評論:中秋假期期間,歐債危機稍見緩解,外圍股市略顯企穩,港股在經歷周一的恐慌性大跌之后,周三望止跌反彈。唯歐債危機只不過是暫時性的緩解,后市繼續發酵的可能性極大,投資者切忌掉以輕心。在當前外圍經濟形勢不穩的形勢下,料港股后市將繼續大幅波動,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前期跌幅較大,但業績相對較佳個股,但短期仍需謹慎。
2 英提高資本要求勢損銀行盈利 匯控改革涉成本66億
對于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的銀行業改革方案,券商認為,由于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提高,將令當地銀行的每股盈利下降。明富環球(香港)估計,匯豐控股(005)因有關改革涉及的成本約8.4億美元(約65.52億港元),旗下英國匯豐或需要發行長期后償債券以補充整體的資本充足比率。
匯控主席范智廉昨天在倫敦響應說,ICB對零售銀行的資本要求遠較巴塞爾委員會的國際核心資本要求7%為高,但國際正朝著較高資本要求的方向發展,部分監管機構已表明將要求更高的資本水平。另外,他未有評論匯控會否把總遷返香港。
范智廉表示,ICB的建議的約束性未有如部分人預期般強。至于會否令匯豐當地有更多職位受影響,他表示,由于報告剛出臺,監管機構亦會推出相關的實施細則,對該行如何重組業務將有影響,部分業務的吸引力或會減低,但經營及監管環境不時在變,銀行業務是因應經濟環境發展。而香港削減職位的目的在提高效益,匯豐不會減少在香港及區內的投資。
ICB的銀行業改革報告,除要求英國銀行要把零售銀行業務與其它業務分隔(ring-fence)單獨營運外,并要求零售銀行的核心資本最少達10%,而承受虧損的風險緩沖資金(loss-absorbing capacity)最少相等于風險加權資產的17%至20%。
明富環球(香港)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在其報告中指出,匯控旗下經營英國及歐洲銀行業務的英國匯豐,其英國的貸款余額至今年6月底為3140億美元,市占率約9.6%,若按此估算,匯控就有關改革將要承擔的成本約8.4億美元,相等于其預測匯控明年稅前盈利的3%。
評論:隨著歐債危機的逐步升級,匯豐歐洲銀行業務所面臨的風險亦在迅速增加。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的改革方案或僅僅只是歐洲各國提高對銀行資本金要求的開端,匯豐歐洲銀行業務盈利必將大受影響,重磅藍籌匯豐后市股價表現不容樂觀,或將拖累港股整體表現。
3限購令重創 中秋交投挫近半
中秋節期間內地樓市遭遇滑鐵盧,作為全國樓市指標的北京市,發展商降價促銷對樓市刺激有限,中秋節期間樓市成交量較去年同期大跌45%。
內地主要發展商萬科(深:000002)的報告指,在嚴厲的限購政策下,目前北京只有3%的家庭有能力、有資格買樓,就算這些家庭都出手置業,北京樓市的購買力仍會在年半左右便全部耗盡,意味當地樓市將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局面。
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上周六(10日)至本周一(12日)的3天中秋節假期內,住宅簽約僅407伙;成交量和今年其它3天小長假相比,如端午節小長假減少了7%、與去年中秋假期相比下跌45%、與今年「五一」假期相比跌幅更達71%。
評論:在中國對于房地產的持續調控之下,國內一線城市房價已現松動跡象,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開始逐步顯現。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時是國內房地產調控的關鍵時期,之前03年及08年的房地產調控正是在稍見效果時,迫于國內外的經濟壓力,中國政府主動放棄調控導致功虧一簣,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4 外資密吸中資股ETF 「厚H薄A」
簡稱H股指數的恒生國企指數,自8月以來遙遙跑輸內地A股指數,周一更失陷一萬關。雖然指數表現不濟,但其實環球各路資金過去一個月密密收集H股指數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下稱ETF),金額至少達15.8億元。
據彭博社資料,目前環球追蹤中資股指數的ETF約135只,本報從中抽取資產值最高及成交活躍的首7只ETF作研究對象,發現自8月全球股災以來,基金價格累跌幅度介乎12.14%至19.04%,但H股相關的ETF發行單位數量卻有增無減。
ETF發行單位增長,是反映投資者需求上升。在美國掛牌的安碩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為最典型例子,此ETF由8月股災至今價格蒸發15.5%,但發行單位期內增發4.95%,若以最新單位價格35.79美元計,推算8月以來至少有2.85億美元資金流入購買該ETF。
其它H股ETF都有類似情況,只有巴黎上市的領先國指ETF錄得走資4,400萬美元。
不過,全球最大的A股ETF安碩A50中國基金(02823)卻未如H股受歡迎,8月以來ETF單位發行量減少1.2億個,以周一收市價11元計,推算約有13.2億元(折算1.69億美元)資金離場。至于另一只追蹤A股的標智滬深300指數基金(02827)過去一個多月的發行量并無增減。
評論:港股自8月初以來的大幅下挫,H股跌幅近20%,已相對同期亦有所下跌國內A股有溢價,短期現投資機會。唯在當前國內通脹高企,緊縮貨幣政策仍將延續,而歐美經濟亦面臨衰退風險的形勢下,港股料后市仍將波動,現時仍不是大舉入市抄底的時機。
5 意大利向華求救 買國債入股銀行
美國自身難保,德國內部出現反彈,深受債務危機困擾的法國及意大利轉而求助外匯儲備豐厚的中國。外電報道,意大利已尋求中國政府購入大量國債,并策略性入股意大利國有銀行。
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人行前顧問樊綱均表示贊同。但有分析指出,中國須量力而為。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意大利官員稱,意大利財長特雷蒙蒂(Giulio Tremonti)與中投董事長樓繼偉率領的代表團上周在羅馬會談,希望中國能購入相當數量國債;據悉,意大利國有銀行Cassa Depositi e Prestiti亦有派代表參與會談,該銀行旗下的意大利戰略基金對外國機構投資者開放,該基金規模計劃由40億歐羅擴至70億歐羅。
評論:無疑此次歐洲債務危機,憑借中國巨大的經濟實力,中國出手支持歐洲將大大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唯目前歐債危機還遠遠未到最壞的時刻,中國此時出手大舉購買歐債,不僅難于取得更多利益,甚至有可能使自身深陷其中,繼續謹慎觀望事態發展,才是量力而為的選擇。
6 央視質疑產品安全 比亞迪A挫
尚未擺脫銷量下滑的陰影,比亞迪(01211)近日又被官方媒體央視點名,指主要車型F3存在安全氣囊失靈的問題。市場擔憂,此消息將令比亞迪已然疲弱的汽車銷售雪上加霜,其A股昨日大跌6.3%至21.13元人民幣。
比亞迪聯席秘書李黔對本報表示,央視報道的兩個個案均已獲交警部門認證,旗下產品并不存在質量問題,而公司亦與報道中有關消費者在積極溝通。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近日報道,比亞迪F3車型的安全氣囊在兩項出現強烈碰撞的交通事故中均未自動打開。車主與比亞迪及4S店協商數月,但被廠方示以撞擊力度不足以引爆安全氣囊的檢測結果,賠償遭拒。
評論: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增長速度趨緩,比亞迪汽車銷售亦顯頹勢。而在經歷了之前的爆發性增長之后,比亞迪被高增長所掩蓋的諸多問題正逐漸顯現,質量問題就是其中最重要之一,現時比亞迪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等待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