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點評。
1 恐慌拋售 道指收市瀉391點
中國及歐洲數據令人失望,連同美國聯儲局發表前景悲觀評論,加深市場對環球衰退憂慮,避險意識狂飆,觸發環球恐慌性沽售風險資產浪潮,商品原材料及金融等股票帶動環球股市暴瀉,美元及美德英等國債成資金避難所急升。
道指開市失守11000點關口,午市曾瀉527點,本港時間今晨4時(即收市),跌391點,報10733點;標普500指數跌37點,報1129點。量度歐股表現的Stoxx歐洲600指數跌4.5%,英法德股曾跌5.2%至5.6%,收市跌4.7%至5.3%;量度環球股市表現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跌3.9%,較5月份高峰回落逾22%,意味環球股市已進入熊市。
環球資金避險大逃亡,流入美元及美德英等國債避險,美德10年與30年債息同創新低,美國10年及30年債息低見1.7519及2.8177厘,英國金邊債券亦大升。量度市場恐慌情緒的芝加哥VIX驚慌指數急升15.3%、至43.03。美匯指數升至7個月高位,大升1.4%、至高見78.8。
評論:全球經濟前景黯淡,繼美聯儲議息會議無驚喜之后,中、歐最新的PMI數據表現不佳,亦使投資者對于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擔憂加劇,拖累全球股市全面大跌。美股繼周三大跌后,昨晚再次大幅下挫,港股料跟隨,恒指今日或考驗萬七支撐。昨日港股全線下挫,連前期表現相對較佳的電信類藍籌亦出現補跌,市場信心極弱。在當前恐慌情緒彌漫的市況中,投資者尤需謹慎。
2 1.2億元牛證打靶歷來最多
恒指18000點關口再次失守,昨天共有68只牛證被強制收回,總值達1.2億元,是歷來牛證街貨被「宰」金額最多的一次,當中占58只為恒指牛證。
持「牛」者損失慘重,全因港股昨天受外圍股市拖累下,恒指甫開市已痛擊日前牛證重貨區域,即收回價處于18200點至18699點的位置,若以截至周三數據顯示,即昨天甫開市,約18億份的牛證已被實時收回,令大部分持貨者均失去止蝕離場的機會,而該區街貨即相當于近3000張相關對沖期指。
昨天大屠殺后,據了解,目前在牛熊證市場上,可供交易的恒指牛證只余下104只。
評論:近期港股連續大幅下挫,恒指昨日再創新低,大量恒指牛證觸及強制回收位,持有牛證搏反彈的投資者損失嚴重。誠然在當前全球經濟風雨飄搖,恒指大幅波動的市況下,恒指衍生品存在較大的投機機會,但其中亦蘊含極大風險。在當前市況下,投資者在進行衍生品投資時,更應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切忌盲目搏反彈。
3 9月PMI料回落 硬著陸風險低
匯豐公布9月份內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初值為49.4%,低于8月份終值的49.9%,亦是連續第3個月處于50%的盛衰分界線下方。
匯豐認為,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持續輕微惡化,但沒有必要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
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數據,時間比最終數據提前約一周發布。9月份的匯豐PMI終值將在9月30日公布,官方PMI則會在10月1日前后公布。
9月份的匯豐PMI初值為49.4%,較8月份的終值低0.5個百分比。匯豐指出,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3個月輕微惡化,而在匯豐PMI初值的分類指數中,9月份產出價格指數升至5個月高點、投入價格指數亦反彈至58.8%的4個月新高,顯示后期仍會面對一定的通脹壓力。
評論:全球經濟有重演08金融危機的趨勢,中國9月PMI繼續回落,不過鑒于中國經濟與08年相比,對出口的依賴已相對減輕,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不大。現時,中國經濟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關系民生的通脹問題,短期而言緊縮貨幣政策仍將延續。
4 三一叫停上市 周內第3只
港股「插水」,投資者認購新股反應愈見冷淡。原擬最多集資257億元的三一重工(新上市編號︰06031),昨亦宣布擱置上市大計,為一周內第3只因市況波動而擱置或延期的新股。
三一于周一(19日)開始國際路演,周二押后公開招股期,至昨日更向投資者表示擱置上市計劃,亦未有訂下何時重啟上市程序。以三一招股價計,較近日A股折讓高達13%至16%,但仍未能吸引投資者。
有基金經理稱市況疲弱,投資者寧多持現金,恐怕市場沽壓未完,何況三一的同行中聯重科(01157)估值更平,「去年有新股上市時,跟A股折讓8%至10%,但今日折讓高達70%,(買新股)根本不用急。」
事實上,恒指月初以來累積跌約13%,難免影響新股氣氛。上周五(16日)徐工機械(新上市編號︰01256)亦延后原于本周一的路演,前天(21日)小南國(新上市編號︰01147)則于完成公開招股后擱置上市(見表)。
但三一的勁敵徐工仍決定下周一(26日)路 演,下周三(28日)招股,集資最多156億元。另一新股俊知,計劃集資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亦初步擬下周一開始路演。
昨首天招股的中信證券(新上市編號︰06030),公眾似乎未被其「故事」所吸引,暫僅得2券商有發市,包括輝立12萬元及耀才10萬元,僅共借出22萬元,相當于公開發售集資額7.56億元的0.03%。
評論:繼小南國之后,三一重工亦宣布暫時擱置上市計劃。港股持續走弱,投資者信心持續受壓,市場對新股反應冷淡實屬正常。
5 劉明康:研究內銀更高監管標準
內地四大國有銀行存款下降,貸款現負增長,資本充足率問題引起監管機構高度關注。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研究對系統重要性機構實施更高監管標準,降低「大而不倒」導致的道德風險。內銀或面臨新一輪資本金壓力。
劉明康表示,「十二五」期間旨在加快轉變內地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銀行業監管切實增強監管有效性,促進銀行業持續安全穩健發展。
具體措施包括,持續改進工具方法,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業監管框架;完善宏觀審慎監管,積極構建系統性風險防范長效機制;強化監管執行力建設,提升監管有效性;加強跨境監管合作,提高危機管理能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銀行業可持續發展。
劉明康又指,「十二五」期間,將科學運用留存和逆周期資本緩沖,動態撥備,貸款價值比率,杠桿率等監管指標,完善逆周期監管制度。「研究對系統重要性機構實施更高監管標準,降低『大而不倒』導致的道德風險,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完善防火墻機制,加強監管合作,防止風險傳染」。
評論:四大國有銀行9月存款現負增長,銀監會加強對內銀的監管力度以應對風險,內銀股在新一輪資本金壓力下,恐繼續受壓。而資金持續流入民間信貸,民間高利貸融資市場中蘊含的巨大系統性風險更是令人擔憂,加強對國內民間借貸的監管迫在眉睫。
6 股災日 公司回購股份勁
昨日港股暴跌逾900點,即見多間公司進行股份回購,合共見到43間公司申報。當中涉及金額最高為騰訊控股(00700),昨日斥資7,870萬元,以每股156.25元至160.9元,回購50萬股;而跌市重災區之一的內房股,亦見有大手回購。
事實上,騰訊今年以來頻頻回購,連同昨日,已回購了552.9萬股,涉及金額9.64億元。值得留意的是,有關回購絕大部分是由8月中開始,其中最「重手」一次,是在本周三(21日),單日斥資1.68億元回購100萬股。
內房股方面,世茂房地產(00813)昨日按每股5.99元至6.23元,回購1,000萬股,涉及金額6,052萬元。以世房昨日成交股數4,077萬股計,回購股份已占了24.5%。這也是世茂今年及本月以來,第4天回購股份。
另外,雅居樂(03383)昨日亦按每股5.81元至5.9元,回購304.4萬股,涉資1,801萬元。雅居樂也是在今年8月下旬起回購股份。
不過,今年以來動用最多金額回購股份的,其實是另一家內房股人和商業(01387)。今年以來,人和合共斥資12.47億元,回購8.52億股,平均價為每股1.464元。
但人和回購行動只集中于3月底至6月底,其后一直不見有新動作,就算昨日急跌18.6%收報0.92元,暫時亦未見公司出手。
另一家內房股恒大地產(03333),曾經在7月份,單日以每股5.58元至6元,回購1.1億股,涉資6.6億元。恒大藉此成為繼人和及騰訊后,今年回購榜上第3位,但自該次后未見再出手。恒大昨日大跌10.9%,收報3.18元。
評論:雖然在當前市況下,上市公司大舉回購仍難于抵消投資者的恐慌性情緒,但在當前企業普遍資金相對趨緊背景下,現時仍有能力進行回購的企業,表明其資金面仍相對充裕,無疑將大幅提升投資者信心。若后市大市企穩,此類上市公司可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