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股市重要新聞解讀。
金融發展提速 爭國際話語權
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速,分析指,這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經濟大國地位崛起,以爭取在未來國際金融事務和政策上有更大的話語權。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預測,中國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注冊離岸公司]
中央智囊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大國的崛起,中國必須建設與經濟大國匹配的國際金融中心,來支撐本國經濟的發展。在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在2020年前,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成為了國策。
評論:中國經濟的發展迅速,雖然近幾年來全球金融市場 上的風波不斷,但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影響甚微,而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更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對股市的發展而言更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
2、銷情遇寒流 內房股雪崩
內地春節樓市銷售一落千丈,引發內房股大雪崩。雖有不少地產商指內房股已見底,但分析員并不買帳,「調控繼續、資金緊張,今年大環境這么差,內房股估值再平也沒戲唱。」
佳兆業(01638)副主席兼執行董事譚禮寧昨日表示,內房股已見底,即使中央政策不放寬對樓市的行政措施,又不見得再收緊,「中國經濟增長若要『保八』,便不能讓樓價跌得太低。」他指去年內地整體樓價較高峰期已回落20%,料今年最多下調10%至20%。
佳兆業去年完成150億元(人民幣.下同)銷售目標,[注冊香港公司]按年增50%。譚坦言,高基數效應及集團傾向采保守策略,今年銷售目標按年升10%,至165億元水平。
但不少分析員指,內房股今年將較去年更難熬。另有歐資券商分析指,經統計,新春期間全國20大城市成交量,較上一個春節假期大跌81%,樓市幾乎已冰凍。另外,住建部曾表示,擬將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意味著「異地炒房」將遭監管,調控還在加深。
評論:內地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強,而隨著樓市的低迷,更有不少投資者觀望等待,致使內房市場遭遇寒流。當然對股市的影響目前來看正逐漸顯現,內房股走低,投資者信心回軟,對經濟的后市感到擔憂等等這些因素都阻滯著股市的表現。在進行房地產市場調節的同時如果能夠維持好股市的穩定,那樣或許更好。
3、RQFII搶客戰 基金招數比拼
展開埋身戰的RQFII(境外人民幣透過本港中資機構投資內地股債市場),日內再有最少三只基金出臺,業界各出招搶攻,先后以結盟,調低認購費,擴大銷售網絡吸客。
一月初至今,市場上已累計有十只RQFII基金出臺,由于暫未有基金公司成功先拔頭籌爆額售罄,難免令業界扭盡六壬,各出招數吸客,如今天(31日)海富通與法巴結盟的海富通(香港)中國人民幣債券基金正式公布詳情,硬撼廣發資產,力爭春節后的黃金檔期。
內地最大指數基金公司易方達(E Fund),下周二(2月7日)趕搭尾班車,擬大打零售牌,在總額11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中,以八二之比,即散戶占大比數、約8.8億元。
評論:業務之間的競爭恒古不變,有競爭才能凸顯實力的雄厚。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對金融市場的發展而言也會形成有效的推動,當然不要出現那種惡性的競爭,那樣的話估計最終大家都無法獲利。
4、減準備金 人行拖得就拖?
人民銀行去年11月底宣布減存款準備金率以來,幾時再減準備金率的猜謎游戲便一直未停過。但在目前國內外環境下,人行似乎傾向不變應萬變,減準備金率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準備金去年11月下調后,圣誕節前后、元旦前后、春節前后,都是市場猜人行會再出手的時間點,可惜卻一再猜錯。目前最新說法,減準備金率的時間可能在2月中。
雖然券商說內地水緊,準備金率不能不減,但所謂水緊之際,市場卻又傳出1月新增貸款有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之勢。中央一再強調穩健貨幣政策,但銀行放貸積極;若人行此刻宣布減準備金,可能會向市場釋放錯誤訊號。
評論: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也預示著緊縮政策的進一步放松,但是,當前的國際形勢較為嚴峻,歐美前景不明,中國經濟也出現進一步放緩,緊縮政策放松是必要的。但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揚,推升通脹,一旦政策面再放松,或許通脹問題又會成為困擾內地經濟的元兇。
5、歐救市基金7月推 德拒加碼
歐盟昨晚舉行峰會,料會簽訂歐洲穩定機制(ESM)條約,并完成擬定新財政協議。不過,希臘財政問題再起爭議,德國對希臘財政改革進程大表不滿,鄭重警告對方須貫徹改革,否則不會獲發第二輪援助貸款。
由于各國對ESM早有共識,所以歐盟領袖預料會簽訂相關條約,讓這個永久救市機制可以提早在7月正式運作,取代之前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而ESM的資金規模將為5,000億歐元。
雖然ESM可較原先提早1年運作,但由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可能再次轉差,各界一直擔心目前的規模是否足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便呼吁歐盟應將規模擴大,以起防火墻作用,但德國一直態度強硬,表明3月峰會前,絕不商討基金加碼事宜。
評論:每次歐盟峰會之后市場大多表現的較為失望,因為會后投資者所能看到的希望一般都不大,因此,市場對歐盟的信任程度日漸低落,這對于歐盟來說并不是好事。歐債的解決最終需要的還是資金,可是歐盟缺少的也是資金,如何籌集更多的資金來援助一些危機核心國家,壓制危機的擴散,穩定市場信心是歐盟的主要工作。救市基金能否真正救市或許還難說。
6、美元偏軟 人幣節后急升
內地滙市在龍年首個交易日造好,人民幣兌美元官方中間價直逼6.30關口。不過市場人士指,人民幣在春節后首個交易日急升,主要是因為內地長假期間美元滙價偏軟;但今年內地出口形勢嚴峻,將限制人民幣的升值空間。
根據中國外滙交易中心的報價,昨日人民幣兌美元開市中間價報1美元兌6.3056元人民幣,較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6.3138顯著上升。
有內地外滙交易員指,在內地長假期間,美國聯儲局表示至少到2014年底前都不會加息,低利率前景令美元滙價偏軟,帶動人民幣滙價在節后補漲,但今年中國外貿形勢不樂觀,將限制人民幣升值空間。
評論:人民幣和美元的競爭日益激烈,人幣的地位日益上升,而美元的走勢則表現疲軟,當然這也是歸根于中美兩國經濟的表現。美國經濟的后市表現在短期內或許很難出現大幅度的上揚,而同時中國經濟亦受到放緩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