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南克:必要時出招谷經濟 超低息延至后年底
[美國特拉華州公司]美國聯邦儲備局完成一連兩天會議,會后聲明措辭變化不大,標準利率維持于零至0.25厘區間不變,超低息水平料直至2014年后期,同時調升今年經濟增長預測。
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于其后記者會表示,儲局提升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到介乎2.4%至2.9%,略高于1月份預測的2.2%至2.7%。聲明亦指,經濟未來幾季將繼續適度擴張,而之后將逐步加速,惟樓市仍處于受壓水平。
雖然聲明沒有提及加推第三輪量化寬松(QE3)的可能性,但伯南克強調,儲局仍準備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到了需要出手時,他將會毫不猶豫,并形容當局是大膽及進取的。
至于首次加息的合適時期,7位官員認為是2014年,數目較1月的5位為多,續有4人認為2014年前不宜加息,數目與1月時相同。
評論:正如預期,美聯儲繼續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給美股市場帶來一些安慰的同時也似乎略帶失望,雖然對更多的刺激措施并不否認,但是市場對“必要時候”的理解或許都大不相同,如此般的承諾或許還是不能令投資者心安。雖然在蘋果公司超預期的業績帶動下,美股繼續拉升,但是由于3月份的耐用品訂單大幅下滑,美股上行動力明顯不足,后期或許也很難堅持繼續走高,除非必要時候能很快來臨。
2、外需低迷 當局研擴內需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指,目前中國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外需持續低迷及企業困難程度不可低估,但強調下行風險仍可控,當局正研究加強預調、微調一系列相關措施,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擴大內需方面。
對于目前經濟形勢,朱宏任稱,內外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而內地亦受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收窄等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扣除價格因素后,增幅處在較低水平。而內地電價上調、油價上漲推動企業成本連鎖上升,人工成本剛性上漲,融資難、產能過剩等問題,加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美國特拉華州公司特色]惟朱宏任亦稱,目前下行風險也是可控的,其中3月份工業同比增速是11.9%,高于1至2月份的11.4%,顯示工業產出逐步按月增加。當局正研究加強預調、微調一系列相關措施,在采取措施穩定外需增長的同時,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擴大內需方面,包括穩定投資需求,及擴大居民消費。
評論:擴大內需一直以來都有提倡,只不過取得的成效確實不大,經濟增長受困,消費者的欲望和需求必然都會降低,加上緊縮,內需的增長又如何能快速加大?促進內需,關鍵還是需要給消費者一個信心,讓投資者能看到經濟的前景是光明的。
3、通脹紓壓 全年4%可實現
經濟衰退的陰霾籠罩內地,但中央遲遲未有動作微調,擔憂釋放流動性令通脹再次反彈成最大掣肘。陳東琪認為,目前通脹水平仍處下行周期,放松貨幣政策不會刺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大幅反彈,全年4%的調控目標可以實現。
陳東琪稱,雖然首季CPI達3.8%水平,特別是3月有3.6%的小幅反彈,但并非是由內需拉動型通脹引起,而是源自國際油價上漲,因此即使將貨幣供應量放松至14%至15%,M1:M2達1:1水平,也不會導致CPI短期大幅增長。
他指,當前CPI處于去年10月以來快速回落區間,第二季仍會持續回落,前三季都不會出現大幅反彈,而由于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內地糧食8年連續豐收帶來預期性變化,第四季可能有小幅反彈。但通脹壓力比去年有所緩解,全年有能力控制在4%左右。
他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將“穩增長”置于“穩物價”之前,說明中央已有所判斷,內地糧食庫存充足、國際糧食生產亦在穩定區間,決定今年物價沒有嚴重問題,故貨幣政策調控部門在放松貨幣時不必有太大擔憂,不會帶來太大通脹風險。
評論: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高位徘徊,對通脹確實存在較強的潛在促升作用。控制通脹和促進經濟增長同樣重要,為了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是不可取的,但是壓制另一方似乎也不是良策。有效地控制通脹的同時,加強對經濟的刺激力度,增強市場信心,能夠有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對于內地經濟的增長以及投資者信心的恢復都有好處。
4、英再陷衰退 準確性存疑[美國特拉華州公司]
英國經濟上季意外收縮0.2%,正式確認陷入雙底衰退,為第11個確認步入衰退的歐洲國家,加上較早前歐洲多國的制造業數據差勁,令人擔心歐洲經濟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不過,英國有不少經濟學家均對今次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提出質疑,指多個業界調查均顯示增長比官方數字理想,例如僱主團體CBI同一日發表的調查,顯示制造業定單及生產改善,是近年來首次,CBI形容GDP數字令人詫異,和多項調查結果不符。
分析尤其對建造業急跌3%大感不解,因英國今年冬天異常溫暖,樓價亦回穩,理應對建造業有幫助,若這個數字被夸大,GDP大有可能調整至無升跌。
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師Joe Grice強調已再三確認數字,并沒有理由質疑資料不可靠,但承認數字只是初值,有可能作出正負0.2個百分點的調整。統計局09年曾指第3季經濟收縮0.4%,但終值調整至收縮0.2%,英倫銀行過往亦曾和統計局采取不同意見,指局方的負面預估,最終均傾向上調。
評論:英國似乎向來都不是很合群,不過這也難怪,歐諸國之間都是貌合神離的。英國的經濟很難不受到歐債問題的影響,雖然,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遭到市場的質疑,但是從整體來看,經濟的下滑還是不能否認的。歐債危機對整個歐洲的經濟造成顯著的影響,但關鍵還是內部的混亂,令危難有機可趁。
5、資產減值增4倍 國壽季績遜預期
內地股市首季表現平平,中資險企業績難有起色。壽險龍頭中國人壽(2628)首季純利遜預期報56.2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跌29.4%,每股盈利0.2元,主因資產減值損失大增3.9倍至76.9億元。分析認為,國壽全年表現仍視乎A股走勢,但預期新業務增長超過凈保費增長,對業績有所推動,建銀國際維持對其 “中性”評級。
國壽首季純利只及彭博綜合分析師預測全年純利的19.2%。由于內險首季保費通常增長較多,期內國壽純利較去年第四季升2.5倍,但就較去年同期下降29.4%。公司在季報中解釋,期內股票市場仍在低位運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導致利潤下降。
截至3月底,國壽資產減值損失按年大幅增加3.91倍,亦較去年第四季度亦上升逾一成。公司指,受內地資本市場持續在低位徘徊影響,符合減值條件的權益額投資資產增加。期內,公司投資收益率為2.71%,投資收益錄得190億元,按年增長11%,公允值變動則錄得虧損4.33億,去年同期盈利3.32億。較早前,國壽公布首季保費收入按年下跌7.5%至1138億元。保費增長放緩亦是拖累盈利因素之一。
此外,截至3月底,國壽資產總計16520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4.3%,每股凈資產7.25元,較去年底增長6.9%,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84%,較去年同期減少0.94個百分點。
評論:中國人壽一季度的業績同比繼續下降,這對于其他的中資保險股而言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比去年第四季度有明顯的提升,還是值得市場欣慰,這也說明,內地經濟正在好轉。中壽的股價近來一段時間表現的較為低迷,業績之后,或許短期內還有可能繼續探底,中長期依然值得看好。
6、樓控不進不退 是良策
內地經濟過快降溫,令已進行一年多的樓市調控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房地產是首季經濟數據中下滑最劇烈的行業,被認為是拖累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陳東琪認為,今年樓市調控須“穩”字當頭,不進不退才是良策。
陳指從經濟周期來看,經濟下行區間,房地產會下降得更快,因此若要穩定增長,就必須穩定房地產。
他又稱,今年一方面不應再出臺新緊縮政策,“如房產稅雖已在重慶和上海試點,但并不具有廣泛代表性,在條件和機會未充分準備下,不可貿然推出一些可能令房地產更加緊縮的政策。”
另一方面,已出臺的調控政策,陳東琪認為亦不能夠馬上退出,需要再觀望一段時間,“目前退出的條件和時機還未到,房價仍沒有調控到合理水平,而且一旦政策撤出,將對民眾造成不良的心理預期,很有可能令房價二次擴熱。”
陳東琪稱,對于地方限購,中央要給出“穩”的訊號,“既不上也不下,既不緊也不松。”
他指,目前內地樓價仍處于下跌慣性周期內,名義上今年存在下跌5%左右的可能;若以名義價格下跌5%計算,假定通脹達4%、存款利率維持3.5厘不變,三項指標相加可推算“實際房價”將下跌約12%,是較為正常幅度,亦不會對房地產造成難以承擔的打擊。”
對于有預測房價將跌50%的言論,陳東琪認為,這不可能也不應該,“若下跌50%將是國家的災難。”
評論: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當然也是另一種經濟形式的體現,政府緊抓樓市不松,不但是為了能夠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合理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在為后期的經濟轉型做準備。從股市上看,其實不少內房股最近的漲勢都還不錯,也說明在內地樓市緊縮沒有繼續加大的情況下,投資者對后市的期待還是較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