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上,不少投資者熱衷炒作ST股,而在香港市場,這些業績差、股價低的“仙股”鮮有人問津,成交異常清淡。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企業在香港上市比較容易,這些具備成為“殼”資源潛力的“仙股”,難以像A股那樣受到資金的追捧。[注冊離岸公司]
成交清淡
在香港市場上,投資者習慣把股價在0.1港元以下的股票叫做“仙股”,將0.5港元以下的股票叫做“細股”。據統計,截至2012年5月3日,香港創業板共有174家上市公司,其中每股股價低于0.1港元的股票有30只,低于0.5港元的股票有130多只。而在主板市場近1350家上市公司中,每股股價低于0.1港元的股票有73只,每股股價低于0.5港元的有390多只。
與A股不同的是,這些“仙股”和“細股”鮮有人問津。華富嘉洛操盤手李揚指出,雖然也有香港投資者炒“仙股”,但沒有A股這么普遍!跋愀邸晒伞芏嗖幌∑妫⑶绎L險很大。香港是市場化發行,‘仙股’炒不起來。A股的殼是稀缺資源,容易被炒起來,這是兩地最大區別!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仙股大部分是香港本地上市公司,日常成交極為清談。中國證券報記者粗略統計3日的交易金額發現,這些“仙股”中,成交金額低于10萬港元的股票有266只,最低的成交金額僅122港元。
這些“仙股”也不乏翻身的機會,但重點還是看上市公司資產有沒有實質上的好轉。比如2010年,意馬國際引入投資銀行家梁伯韜后,股價飆漲,一度漲幅超過1000%。不過,由于缺乏實質性的資產注入,如今意馬國際的股價再次跌回到0.1元附近。當然如果有優質資產公司借殼,仍然會受到市場在追捧。比如2004年,國美電器實現借殼上市,復牌交易的當天股價漲幅即超過100%。
“殼”很便宜[注冊香港公司]
根據香港聯交所的交易規則,股票最低交易單位為1分錢,在這個水平上,如果連續多日都沒有成交,該股票將會被停牌,甚至摘牌。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指出,香港沒有像內地市場那樣的退市機制,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并股的方式進行自救。并股就是將若干股份并成一股,如某股票并股前每股0.01港元,每十股并一股后復牌理論價格應該為0.1元。
李揚表示:“即使是一些垃圾公司混不下去了,大股東可以讓出‘殼’,可以通過縮股、向特定對象增發等方式維持上市地位!
[注冊美國公司]按照港交所規定,香港上市公司要保持上市地位,就不能是純現金公司(只有現金沒有業務)。因此,如果收購對象的業務基本停頓,除非買家能協助殼公司短時間內開展新業務,否則可能面對無法復牌的風險。要在香港買“殼”的企業,其控股公司必須為離岸公司,否則資產注入將存在障礙。
當然,由于在香港上市要比A股容易得多,“殼”資源并不顯得那么稀缺,香港的“殼”公司要比A股便宜很多。“如果大股東爛賬多,花幾百萬港元就可以把‘殼’買下來!崩顡P舉了一個極端例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