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級議息周料失望居多
本周是央行超級議息周,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及美國聯儲局分別于本周四公布議息結果,歐央行行長德拉吉雖表示不惜一切捍衛歐元,而美國次季經濟僅增1.5%,市場期望各央行公布新政策刺激經濟;但分析指歐央行可推行措施有限,[注冊塞舌爾公司]儲局亦未急于采取行動,因此市場最終可能失望。
受歐債問題拖累,上周初歐股及歐元大瀉,西班牙債息不斷攀升。德拉吉隨即表示,將會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歐元區崩潰,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法國總統奧朗德亦承諾維持歐元區完整性,消息即刺激股市收復上周初的失地。市場期望德拉吉會在本周議息會上,提出新政策,以協助區內債務問題嚴重的國家。
德拉吉可出招數不多
不過有分析質疑德拉吉可作出的行動不多,指歐央行不可能再推行證券市場計劃( 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 SMP),買入陷債務困境的國家國債,因歐央行官員認為有關行動治標不治本,而德國仍堅拒有關建議。另亦有分析指,德國不需減息,而減息亦對西班牙沒幫助,因此歐央行不可能減息。
意大利裕信( Unicredit)分析師 Luca Cazzulani表示市場期望過大,德拉吉不會有更明確的言論。 Commonwealth Foreign Exchange首席市場分析師 Omer Esiner指,歐央行如何壓低債息仍未有定案,前景不明朗,歐元、歐股及風險資產的升勢過火了。
儲局推 QE3時機未到[注冊薩摩亞公司]
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 GDP)增幅減慢,僅升1.5%。而市場未看好本周公布的消費及就業數據,料會令各儲局官員在兩日的議息會上更積極,或會采取刺激經濟行動。惟分析并不認為儲局會在此時推出新一輪量寬措施( QE)或資產購買計劃,但可能推出較小的行動,并為今年較后時間推的 QE建立基礎。貝萊德固定收益投資管理集團主管 Peter Fisher指,情況并不緊急,預計儲局官于傾向9月采取行動,因此今次的議息結果無新消息。
摩根大通經濟師 Michael Feroli表示,推出 QE3視乎本周經濟數據情況而定。有分析則預期儲局會宣布將低息政策的限期由2014年底延長至2015年中,并續推現有的扭曲操作( Opertaion Twist)。
評論:此次歐、美、英三國央行的議息結果未必能夠很讓市場滿意,不過,在此之前,投資者仍然充滿期待,這也是市場短期向上的動力所在。進一步的刺激措施在穩固經濟復蘇成果的時候還可以繼續提振經濟,何樂而不為。但是從目前歐美央行的態度來看,或許還是會繼續等待局勢的變化。
2、港證監再批2只A股ETF 規模料共達百億人幣
中資基金爭相參與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框架下的A股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繼華夏滬深300指數ETF掛牌交易后,另外三只A股ETF遲遲未有面市音訊。本報記者獲悉,易方達的中證100指數ETF和南方東英的A50指數ETF均已在上周二(7月24日)獲香港證監會批文,嘉實的MSCI中國A股指數ETF則較為落后;此外,內地多家基金有意在港發行RQFII ETF,排名前十的華安基金為其中之一。
近日市場波動,首只華夏滬深300指數ETF(83188)成交日趨淡靜,從首日成交逾1億元(人民幣.下同)后逐日下跌,上周五成交金額僅3830萬元。
市場已有聲音認為,相關監管機構會延后審批。「其實并未延遲審批,只是程序繁雜,在通過港證監會審批后,需要再拿到外管局的批文和中證監的批文,最后是港交所的批文。」券商界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嘉實有意 陸續有來
據該人士指出,易方達和南方東英發行的A股ETF已通過香港證監會的審批,規模一如市場傳聞的50億元左右,嘉實則仍暫未落實,相信按計劃獲批問題不大。易方達資產管理總裁王紅欣在接受本報查詢時則含蓄確認,「已通過了一部分審批。」
有中資基金公司高管透露,在人民幣國際化大背景下,內地基金公司對RQFII ETF興趣濃厚,不少在內地有發行A股ETF產品經驗的基金正與中證監積極溝通,希望獲得發行資格,中證監規定,每個種類指數只會批給一家發行商,故先爭取到資格的發行商較有優勢。
據悉,目前,博時、華安、諾安等基金,正積極籌備前期工作。華安資產管理(香港)行政總裁丁灝在接受本報查詢時則回應,「確實有興趣參與發行」。
華夏滬深ETF再添1億元認購
不過,當前A股市場疲弱,上周五,上證指數收報2126點,連2132點鉆石防線也徹底崩潰,內地股民頻頻取消股票帳戶,甚至彼此調侃「今年你消戶了沒?」部分有意發行RQFII ETF的基金公司坦言,經濟惡化之下,投資氣氛低迷,即使通過審批后,亦須擇機「開賣」,擔心產品難受投資者歡迎。
因此,華夏滬深300指數ETF上市后表現尤其受到業內關注。華夏基金(香港)公司執行董事陳怡達對本報形容,該只ETF上市后折價、溢價幅度非常小,減少了投資者額外的風險,掛牌后獲申購逾1億元,至上周五,總規模為39.7億元,他并指出,一級市場以外資投資者為主。
評論:國內經濟現狀不樂觀,A股市場前景亦較迷茫。市場對A股ETF的反應難熱烈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制約下,投資需求不斷放緩,金融市場 的吸引力早已不如往昔。
3、雅天妮主席 離奇失蹤被撤職
飾品商雅天妮(0789)昨日公布,因最近10天未能聯絡主席兼行政總裁謝超群(圖),董事會決定中止其職務直至另行通知,并委任謝超群妻子葉英琴為署理行政總裁及替任授權代表。公司指出,鑒于葉英琴為集團創辦人之一,而近日于謝超群缺席期間,葉英琴亦履行管理及營運職責,故董事會預期今次人事變動不會對營運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注冊盧森堡公司]根據最新年報資料,謝超群今年48歲,是雅天妮創辦人之一,并為香港珍珠商會名譽會長、香港金銀首飾工商總會榮譽會長及香港寶石廠商會名譽會長。今年2月,雅天妮曾通告指謝超群因健康問題而需休假至7月5日,不過在5月宣布他已完全康復,可恢復工作,但未有言明其健康出現什幺問題。另外,雅天妮于6月底公布截至今年3月的全年業績顯示,公司去年虧損逾1.43億元,按年收窄18.8%。
評論:抱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公司或許還是需要給出一個解釋,避免因各種猜測造成更多的問題。畢竟在現階段,民企所受到的波折太多,投資者的風險警惕意識已經相當高。
4、美證監凍結張志熔私人公司資產
大股東涉內幕交易 恒盛熔盛恐受壓
同為恒盛地產(845)及民營造船企業熔盛重工(1101)的主席兼大股東張志熔,其私人貿易公司Well Advantage,以及其他中國的投資者,因涉嫌在中海油(883)收購加拿大石油生產商Nexen(尼克森)交易中利用消息進行內幕交易,上周五被美國證監會(SEC)凍結逾3800萬美元(約2.9億港元)資產。
分析人士認為,恒盛及熔盛兩家企業今年業務表現已經平平;加上主席涉嫌內幕交易時間,預料兩股股價短期將持續受沽壓。
熔盛重工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事件屬于非執董的個人事務,不宜作出評論,事件不會影響公司的的運作及業務。恒盛地產發言人亦表示,目前仍在了解事件,暫時未能給予回應。
有中資券商分析員認為,盡管有關內幕交易只牽涉主席私人公司,不涉及恒盛地產業務,惟相信,市場對其信心將會動搖,加上恒盛自5月底至今累積升幅達到26%,預期投資者將會借口沽貨,恒盛股價難免受壓。上周五,恒盛收報1.32元,上升1.5%。
與中海油有合作關系
也有基金經理表示,兩股受沽壓已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若美國最終決定起訴張志熔,那幺對于這兩只股票來說,無疑將是「重磅炸彈級」的大麻煩。
美證監指出,張志熔的Well Advantage利用中海油對加拿大石油生產商Nexen(尼克森)出價151億美元的收購消息,進行內幕交易圖利,因此凍結與該交易相關的涉案資金。同時表示,熔盛重工本身亦與中海油在造船項目上有戰略合作關系。
在中海油上周一公布的151億美元收購Nexen計劃的前幾日,包括Well Advantage等多家不知名香港及新加坡交易商大量買入Nexen的股票。在交易公布當日,Nexen股價飆升52%。
涉700萬美元賬面利潤
根據證監指控, Well Advantage在7月19日買入超過83萬股Nexen股票,而7月23日中海油宣布收購計劃后,Nexen股價飆升52%。按宣布交易當日Nexen的收市價,Well Advantage將獲得逾700萬美元的賬面利潤。
今年44歲、出生于江蘇的張志熔,在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排第26名。他先是在上海由地產發跡,后涉足殺蟲劑、資訊科技和生物醫藥等行業。他目前持有47.75%的熔盛股權,以及63.89%的恒盛股權,皆為第一大股東。
評論:民企風波不停,投資者內心的不安難平,熔盛重工上市的時間并不算長,但是公司的事情卻不少。不得不讓投資者質疑,中國民企的質素到底是什幺樣子的,可信度還剩下多少。
5、和黃首證實 有意購英機場
和黃(00013)董事總經理霍建寧首次證實,有興趣收購英國曼徹斯特機場,又指無意出售意大利的電訊業務。
霍建寧于維也納向當地傳媒表示,今年集團希望增加于歐洲的投資,因為電訊、碼頭及公用業務都有增長,又確認對上述機場有意競投,惟未有其他細節。此前有報道指,長建(01038)有意競投曼徹斯特機場。
他指,于歐洲的電訊市場希望可以續作收購,又指于意大利的電訊業務巿場因歐洲經濟問題而受影響,并無意出售。不過,和黃于奧地利收購Orange進度,目前仍待監管機構審批。
和黃半年可多賺4% 黑馬之選
歐債迎來曙光,歐央行行長高呼「不惜一切捍衛歐元」,令市場隨即「開香檳」慶祝,憧憬快有新一輪救市措施開動,作為「超人」李嘉誠的海外投資旗艦和黃(0013),上季至今受歐債困擾令股價累跌逾11%,隨襞費胄鋅「金口」救市,料和黃可「撥開云霧見青天」,核心盈利的改善空間較大,和黃可成估值修復的「黑馬」之選,股價上周五收報68.6元,近日50天線有支持,宜待低吸納。
和黃業務遍及歐洲零售、港口、電訊及基建業務(于當地去年EBITDA占比約三成),將于周四收市后公布中期業績,事實上「超人」早于5月時已大派「定心丸」,揚言和黃歐洲生意只會比去年好,料所賺的錢不會比去年少,公司中期業績理應不俗。
券商料核心純利升2%至6.3%
在綜合5間券商預測,包括花旗、高盛及大摩等,撇除物業估值等一次性收益因素后,料和黃上半年核心純利介乎92.98億至96.94億元,按去年同期91.16億元(因各券商基準不同,按花旗及瑞信的基準計),按年可增長2%至6.3%,平均值為94.58億元,按年升3.8%。
在大行中預測最樂觀的花旗,預料和黃中期核心純利達96.94億元,按年升6.3%,料整體EBIT將可按年升4%至250.12億元,當中基建業務EBIT增幅最高達13%至74.47億元,主要受惠英國能源業務提供的貢獻。大摩預料,和黃上半年純利按年升14%至93億元,指3G業務轉虧為盈后,公司的盈利能力趨于穩定、料未來派息增長、及潛在進行企業并購均有正面作用;瑞信則認為,和黃正進入業務投資期,特別是收購平價歐洲資產,如競投英國的LTE的牌照,料將是明年首季的重要投資,雖短期或令盈利難有大升動力,但長期回報正面。
評論:和黃最近的并購擴張速度明顯的加快了很多,有了李嘉誠的資金支持,和黃的發展似乎更是如魚得水了。當然,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期加快并購,對于和黃未來的盈利增長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但是風險仍然還是需要謹慎。業績之前,和黃的升勢或許還能繼續,但是幅度上或許已有限。
6、匯控賣產 半年料多賺逾一成 英報﹕將為洗黑錢撥備2億美元
近期是非纏身的匯控(0005)今日公布上半年業績,因有出售美國信用卡及分行的收益「墊底」,券商預計上半年盈利增長超過10%(表)。不過巿場焦點始終在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及洗黑錢等不利指控的影響,英國媒體昨天報道匯控將為洗黑錢的指控撥備2億美元(折合15.6億元)作罰款準備,行政總裁歐智華亦將會首次向投資者致歉。但受不明朗因素困擾,分析員指無論匯控交出何樣成績,股價短期仍會受該兩項不利消息困擾。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匯控會就處理洗黑錢不力在中期業績中作出2億美元的撥備,作日后罰款之用。有關金額遠低于巿場預期的10億美元。另外,匯控對英國保險銷售不當的撥備,于次季將會再增加1億英鎊,累計相關撥備將達8.5億英鎊。報道又指出,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將會利用公布業績的機會,首次就洗黑錢事件向投資者道歉。早前他于發給員工的內部文件中指出,未能及早發現及處理問題的做法失敗。匯控發言人拒絕評論以上消息。
收入增長乏力 盈利將賴匯融撥備降
而困擾匯控多年、來自美國業務旗艦匯豐融資的呆壞帳撥備預計將會大幅減少,支撐未來3年匯控的盈利增長。高盛報告指出,隨艋憧丶絳出售匯融的按揭貸款,未來數年撥備開支將會下降,抵消了集團營業收入增長乏力的影響。
高盛預計,匯控對匯融作出的撥備,將自2009年的高峰持續回落(見圖),今年相關撥備更將按年縮半至32億美元,整體集團的撥備開支將因而按年減少約30億美元。由于未來兩三年世界經濟增長有限,匯控的營運收入料難有較可觀的增長,匯控盈利提升將來自美國撥備開支下降。有待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高盛料匯控營運收入始錄得雙位數增長,屆時稅前盈利將有較明顯升幅,亦會增加派息。
高盛料收入至2014年始復蘇
至于上半年業績表現,雖然資本市場不振,來自財資業務的盈利按季將錄較大幅度倒退,但是受惠于出售業務入帳,巿場預期上半年匯控利潤有雙位數增長。彭博綜合12名分析員預測,上半年稅前利潤按年升10%至126億美元,部分券商更料升幅有20%至30%。
匯控公布首季經營狀ㄊ北硎荊已出售11項業務,券商估計上半年出售美國信用卡業務及當地分行入帳金額達30至35億美元。而成本收入比,即反映匯控業務重組進程的指標,巿場則預測與首季的55%水平相若,進展不大。
中信證券證券研究部金融服務行業執行董事陳昔典預計,匯控削減開支將持續見效,資產質素亦維持良好。不過美國匯融撥備則有可能較首季上升,按年計則肯定會有改善。
評論:匯豐近來涉及到洗黑錢的事件之后,又面臨業績的公布,雖然之前市場上對于匯豐的業績的預期并不太差,但整體盈利情況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會造成投資者在選擇上的謹慎,不過這并不會對匯豐未來的盈利增長造成太多影響。
7、大豆價漲 中糧受壓
美國大旱引起國際社會對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價格上漲的擔憂。分析員指出,中國大豆消費約八成依賴進口,以食用油生產為最主要收入來源的中糧(0606)受壓明顯。此外,因香港上市企業中并沒無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上游公司,若要尋找投資機會,只能進行食品股沽空或農作物期貨交易,兩個選擇對普通散戶而言都有困難。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分析,中國大豆消耗主要靠進口支撐,以大豆為原料制造食用油的中糧,成本勢將明顯上升,年內恐怕難見好轉。
另星展分析員指出,中國的玉米及蔗糖兩類農作物與國際價格聯動性較高,兩類作物的國內價格在第4季料將上漲,康師傅(0322)、旺旺(0151)等食品生產商難逃成本上漲的影響。
該分析員補充,從以往經驗看來,飼料價格上漲導致的畜牧業成本上升,大部分可由養豬、養牛農戶轉嫁至下游肉、奶加工業。「因此現代牧業(1117)料受損不大,而蒙牛(2319)、雨潤(1068)的毛利率難免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