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消費新股擬籌202億元
新股市場在港股淡靜下異常冷清,不少投資銀行人士表示,新股市道較金融海嘯當年更為無情,但投行未有放慢步伐,積極推銷消費板塊企業來港上市。據投行消息指出,消費餐飲股將是今年年底及明年的新股主流。[注冊英國公司]
根據獲得的投資銀行的內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初,計劃于2012年來港上市的消費板塊多達12家,榜上有名的包括輝山乳業、天喔茶莊、星客食品、正大體育、卡賓、Beauty Group、Basic House Global、環亞化妝品、彩虹集團、金漢斯、巴洛克及俏江南等,合共集資約26億美元(202.8億港元)。
多只大型新股今年的來港上市大計一拖再拖,加上早前受民企風暴影響,不少集資額相對較小的民企,其上市路亦步步為艱,甚為崎嶇。不過,有投資銀行人士向本報記者重申,在現市況下,只有消費板塊的上市估值才不至于偏低。因此今年以來,消費板塊也成為各間投資銀行主力推銷的對象,相信消費餐飲股將續成逆市奇葩。
據悉,集資額高達5億美元(39億港元)的內地奶粉生產商輝山乳業計劃在年內上市,目前仍在遴選投資銀行階段,輝山乳業的集資金額冠絕其他11家企業。另外,據了解,內地飲品生產商天喔茶莊也計劃今年第四季來港上市,[注冊BVI公司]集資1.5億美元(11.7億港元),安排行包括德意志銀行及匯豐;而韓國服裝店Basic House Global也計劃今年內來港上市,集資2.5億美元(19.5億港元),安排行包括高盛及瑞銀。
除以上提及的消費餐飲企業外,早前市傳本港茶餐廳翠華、太興燒味,以及專攻婚宴的煌府酒樓,均有意在本港上市。市場消息指出,太興燒味早于去年年底已落實來港上市大計,至今亦已敲定其上市安排行,集資7.8億元以下;而煌府則至今仍未有集資金額及上市時間表。
評論:如果以前上市的新股還可以用良莠不齊的化,現在基本上是垃圾也能上,不管是來自內地還是香港,基本都是非常不起眼的所謂消費類企業,香港的茶餐廳和內地的俏江南恐怕都是一路貨色,悲催的港交所。
2 人保上市擬先H后A
中國財險(2328)母公司人保集團擬透過A+H兩地上市的大計恐泡湯,據彭博信息報道,內地監管機監放慢對人保的上市審批,集團最新的計劃是先H后A,最快于10月H股上市,集資最多234億元。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A股市場過去一年下跌19%,內地監管機構為免給市場帶給額外壓力,因此放慢對新股申請的審批,導致人保至今尚未獲中證監批準上市,不得不推遲在上海上市的計劃。但該人士指出,即使人保成功在香港H股上市,仍可能會繼續尋求在上海上市的可能。市場一直傳聞,人保擬透過A+H股兩地上市集資最多390億元。
評論:內地A股市場如今的情況是怎么樣大家心里清楚,因此人保也不能指望AH同步了,在香港便宜一點是能上的,但是估計以后又會被人說賤賣國有資產。
3 內房走出去 碧桂園21億拓大馬項目
內房紛紛計劃“走出去”,去年底率先表態到海外發展的碧桂園(2007),消息指出,集團已計劃投資約21億元(人民幣.下同)在馬來西亞的兩個項目上,其中位于雪蘭莪州的雙文丹項目,預計于明年上半年推售。據了解,投資者若在當地購買房屋便可申請成為馬來西亞公民,故預期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會占多數。
碧桂園去年12月公布,伙拍遠東發展(035)主席邱達昌私人企業Mayland(大馬置地)投資大馬房地產市場,冀把集團的房地產版圖拓展到中國以外的東南亞地區。首個項目選址吉隆坡周邊發展區,雪蘭莪州的雙文丹項目,距離吉隆坡中心僅約35公里。
評論:名曰走出去,其實還是吸引中國人買房移民,不過這個不失為一種營銷的好手段,只是好像略為晚了一點。
4 美擬改由司法部檢控洗黑錢 匯控恐面臨更重刑罰
匯控(005)正就被指反洗黑錢防范不力,與美國監管當局商議罰款和解方案,外電報道,美國正考慮日后更多由司法部直接向違規銀行提出刑事檢控,代替傳統上由貨幣監理署(OCC)作出懲處的做法,而匯控更加有可能成為司法部首個改變常規模式后的檢控對象。
若檢控方改由美國司法部提出,意味銀行將面對更高罰款金額,相關高層亦可能要負上刑責。匯控昨在港收報67.55元,升0.67%。[注冊開曼公司]
路透社引述美國司法部主管資產沒收及洗黑錢調查小組的Jennifer Shasky Calvery確認,正研究透過《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框架,向相關銀行直接提出更多刑事檢控。報道指出,改變提出檢控方模式,代表個案潛在罰款金額將更大,可能等同涉案的問題資金規模,個別相關高層若被定罪,可能被判囚高達5至10年刑期。
評論:這樣一來,匯控的股價的壓力將成為常態,當初的歐美夢也應該醒醒,可恨的是至今高層還裝成英國貴族,對回遷香港仍然只聞樓梯響。
5 MSCI指數換馬變大戶“賭局” 高陽金利豐被剔出
股市成交淡薄,不如賭博。有大戶上周五先行沽空一眾被剔出MSCI指數的小型股,如金利豐(1031)及高陽科技(0818)等均大跌逾兩成,至昨日則出現“報復式”反彈,分析指乃平倉活動所致。有基金經理指出,MSCI成分股的選擇透明度一向極低,近年每逢指數變動均成為不少大戶“搵食”良機,不過涉及的公司股價走勢未必次次一如所料,“開大開細”視乎好淡角力,名副其實是一場賭博。
MSCI旗下指數獲眾多基金追蹤,該公司上月中公布季度檢討結果,并于上周五(8月31日)收市后生效,部分被“降級”或剔除的股份,受追蹤指數的基金“換馬”或減持影響,股價尾市急插,當中從MSCI小型股指數系列之中國指數中被剔除的高陽科技,單日大跌24.2%,報0.455元。
評論:所謂指數,只是多一個炒作的理由,市道不好,你也得別人有個理由鼓搗一下,不然大家都沒飯吃。
6 花旗﹕內銀未來3年抽水2200億資產轉壞 監管新規兩面夾擊
9大內銀的中期業績雖然顯示資本質量轉差、盈利下滑的征兆,卻令市場忽視了其資本充足率受壓的現實。隨著經濟下滑,銀行壞帳增加,以及中國巴塞爾III的實施,內銀再次補充資金的需求日趨明顯,花旗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中國銀監會從2013年開始實施的資本新規,將“吸食”內銀40至100基點(1%等如100基點)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預料未來3年銀行業將要共計抽水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
6月8日,中銀監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規包括,正常時期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為11.5%和10.5%。
翻查9家內銀中期業績,截至6月底的資本充足率雖然全部達標,但農行(1288)、交行(3328)和民行(1988)的核心資本水平已貼近紅線(見表),即系統重要性銀行須達9.5%,非系統重要性銀行須達8.5%。花旗認為,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資本新政是要求內銀一步達到巴塞爾協議III的要求,會削弱內銀核心資本充足率40至100個基點。
該行推斷,若從2013年至2015年三年內,內銀整體盈利保持在15%的增幅水平,則毋須增資,若盈利增速為零,則整個行業須向市場抽水2200億元(見表),方能補充核心資本充足率,“這并不是不可能”;若整個行業盈利倒退5%,更須集資逾3000億元來補充資本,花旗最擔心中行(3988)和民行,而工行(1398)、建行(0939)、招行(3968)和重農行(3618)則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