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市場小幅下挫,延續了近日的調整走勢。但香港恒生指數及國企股指數卻絲毫不受影響,雙雙上揚,這也是港股市場連續第三個交易日逆A股而動。讓人更為意外的是,上周美股連跌5日,港股卻連漲4天,大有展開一輪獨立行情的架勢。[注冊離岸公司]
數據顯示,上周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246.6點,跌幅1.82%;香港恒生指數上漲124.05點,漲幅為0.59%;恒生國企股指數則大漲380.10點,漲幅高達3.81%。由此來看,中資股的大幅走高正是港股“特立獨行”的主要原因。其中,中資銀行股貢獻最大。以周漲幅來看,工商銀行大漲8.06%,建設銀行大漲5.88%,農業銀行上漲5.57%,中國銀行漲幅也在4%以上。此外,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基建股周漲幅都在9%以上。
港股市場中資銀行股的大漲主要是受到匯金增持消息的刺激。上周三,中國銀行公告顯示,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三季度累計增持中國銀行1881.24萬股,增持后持股比例升至67.64%。此外,匯金公司通過可轉債轉股,增持了627萬股工商銀行,持股比例達35.43%。
匯金的增持行為也讓不少機構轉而看好中資銀行股,包括里昂、花旗、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多家外資投行發表研究報告唱多中資銀行股。交銀國際研究報告就指出,匯金對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的增持反映了政府對于銀行股估值的認可,以及穩定市場的意愿,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在目前經濟觸及短期底部愈發明朗的背景下,增持有望促進銀行股估值修復。有分析甚至認為,四大銀行股2011年派息過千億元,[注冊香港公司]將為匯金的繼續增持提供充足的“彈藥”。
港股市場近期的強勢還得益于資金的持續流入。有媒體報道,截至10月3日的一星期內,iShares旗下MSCI香港指數ETF就吸引了3.83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是2009年以來的新高。該ETF在美國掛牌,申購、贖回均在美國進行,但投資的對象為香港股市。截至上周三,該基金市值為24.9億美元,3.83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占比超過15%。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投資者如此大手筆買入港股,與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QE3)推出后資金充裕,市場樂觀情緒升溫有關。在美國股市領漲全球并回到歷史高位后,港股市場也以其顯著的估值優勢成為資金追逐的新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上市的iShares安碩富時A50中國指數ETF基金近期也開始獲得資金的追捧,溢價率穩步走高。10月5日,該基金溢價率達到6.41%,此后跌至5%以下,但上周五亦再度回升至6.07%。以昨日該基金的收盤價以及A股走勢來看,該基金溢價率預計依然在6%附近。而8月底,該基金溢價率還僅有1.49%。
從基金份額來看,今年8月6日,[注冊美國公司]iShares安碩富時A50中國指數ETF基金為44.68億份,此后便一路穩步增加,截至上周五,份額已經達到52.42億份,兩個多月來增加了7.74億份,增幅17.32%。由此也反映出外資對于A股市場的看法也在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