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集B轉H冀年底前港掛牌
中集集團已于上周五(16日)收到香港聯交所通知,預計于11月22日將在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主板上市及掛牌交易的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后,接受港交所(0388)聆訊。若中集能在順利于今年年底前上市,將成為首間B股轉H股的上市公司,將為B股開創海外上市的先河。
同時,該集團發布相關現金選擇權實施的提示性公告。[注冊離岸公司]該公告稱,方案主要內容為除已承諾放棄行使現金選擇權的兩大股東招商局國際(中集)投資有限公司、COSCO Container Industries Limited及COSCO Container Industries Limited的關聯企業Long Honour Investments Limited之外,中集集團其他符合實施方案中所公布條件的B股股東均可以9.83港元/股的價格進行現金選擇權的申報和行權,行使現金選擇權等同于投資者以9.83港元/股的價格賣出中集B股股份。
公告顯示,由于本次B股現金選擇權實施在中國資本市場尚屬首例,深圳證券交易所已于2012年9月17日發布《關于做好B股現金選擇權相關技術準備工作的通知》,規定中集集團B股股東行使B股現金選擇權的行權申報方式與A股現金選擇權行權申報方式一致。中集集團B股的投資者,如其持有股份托管在境內證券公司,可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進行現金選擇權的行權申報;否則須向發行人申請,通過手工方式進行現金選擇權的行權申報。
評論:內地B轉H政策實施之后,中集的舉動打響了政策頭一炮,而其他的企業和投資者似乎都在觀望,B轉H政策的推行,給B股創造了新的出路,但是對港股而言,能否將港股市場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還不得而知。
2、摩通:內地經濟風險未除
內地9、10月宏觀數據乍現復甦跡象,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中國經濟短期仍面對制造業產能過剩,及出口受歐美形勢牽制兩大風險,與其說是“L”形復甦,更貼切的形容更像是“√根號(square root)”。
朱海斌解釋“根號”走勢:“先是較大幅回落,然后略為反彈,最后是穩定下來。”
短期而言,他估計,包括采礦、鋼鐵及汽車行業等在內的制造業,整個行業仍處于調整,估計明年才可完成減庫存。至于出口下滑風險則屬不確定的風險,歐洲方面取決于歐元區的政策、談判結果,而美國經濟形勢縱然相對較好,但年底、1月時面臨“財政墮崖”,很難說會否造成波動。
評論:內地經濟增長目前來看似乎正在持續進入復蘇狀態,但是很多企業的狀態,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仍然還是十分的艱難。新領導班子接任之前,政策面上還缺乏足夠的明朗性,投資者對市場后期的表現仍然有很大的顧慮,[注冊香港公司]這亦或是A股市場以及港股市場萎靡的根本。當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股市的上漲或許并不難。
3、6新股搭尾班車籌366億
新股趕搭年底尾班車,內地房地產開發商新城發展控股(1030)今起公開發售,近日扎堆上市的新股增至6只,令下半年來新股市場出現難得一見的熱鬧。以上限價計,6新股合共集資366.69億元。據公布,新城發展是此合共發售14.18億股股份,當中90%為國際發售,10%為公開發售。每股預期發售價格區間在1.45至1.79元,每手2,000股,即入場費3,580元。
新城發展以招股上限價計,最多可集資25.38億元,若以招股價的中位數1.62元計,凈集資21.272億元。當中9成將用于未來在現有和目標城市物色和收購地塊,擴大土地儲備,主要以多用途綜合樓項目為重點。公司執行董事黃茂莉指出,公司現在的土地儲備中超過一半位于常州,未來會繼續努力保持在常州的領先優勢,并考慮增加其他城市土地儲備的比重。其余則用于一般公司營運資金。
評論:不少新股積極籌備,爭取在年底前完成上市計劃,短時間內或許給港股市場帶來一定的融資壓力,加上目前市場欠缺足夠的穩定性,或許將給投資者信心帶來一定的打擊,新股市場令人擔憂的情況依然還是沒有明顯的改善。
4、內房上月量價齊漲 調控難松
10月份內地樓市繼續出現量價齊升現象。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70個大中城市樓價環比(比9月份)微升0.05%,但主要大城市樓價漲幅高于全國,其中,廣州、深圳分別上漲0.4%。
分析指,10月樓價環比漲幅高于9月,環比上漲城市也比9月份多,顯示樓價上漲壓力持續,中央樓市調控政策料不會放松。
根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10月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樓價環比上升0.05%,這也是樓價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10月份樓價環比漲幅最大的城市是烏魯木齊,上漲0.5%,廣州和深圳跟隨其后上漲0.4%。
在70個城市之中,有35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不含保障性住房)房價格環比上漲,占比達到50%。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7個,持平的城市有18個。
政府對樓價保持高度重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上周在十八大期間明確表態稱,樓市調控政策目前不會放松。
評論:內地樓市的回暖似乎和中央的政策方向出現背馳,高樓價引發的民怨仍然難消,而政府工作中抑制樓價或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成為主軸,內房股的表現持續受壓并不奇怪,投資者在選擇上亦應審慎。
5、綠色商機巨 港企三路分羹
“美麗中國”蘊藏“美麗商機”,中投分析師認為,中國政府加大綠色投資力度,環保行業中的生態建設、環境治理、低碳節能等三大板塊將率先受惠,享受數以萬億元計的新商機。有官員更認為,香港環保產業技術水平較高,港企可在內地生態投資中分一杯羹。
中共十八大報告在闡述“美麗中國”理念的部份,仔細列出會在發展循環經濟,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強化水、大氣和土壤等污染防治,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等方面,加大力度。國內外券商及投行,隨即關注這一套擲地有聲的新國策,將開拓甚幺樣的新商機。
當中,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分析指,“美麗中國”將全面拉動綠色行業中的生態建設、環境治理、節能低碳等三大板塊;具體涉及的行業包括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修復森林植被、園林建設等、污水處理、廢物回收再造、廢氣凈化、開發制造新能源汽車和節能電器產品等。
評論:此次十八大上,政府對環保事業的支持力度再一次的加大,順應國情亦符合市場需求,對于環保、低碳企業而言未來的發展空間會加大,雖然目前還是會承受一些壓力,但對企業的影響已經在逐漸減小。
6、憂美“墮崖”累全球 亞幣紛走資
因憂慮美國財政懸崖等問題拖累全球增長,加上亞洲數據不濟,投資者風險胃納下降,韓圜等亞洲多國貨幣上周出現走資情況,菲律賓披索更創3個月來最大跌幅,分析預期亞幣短線波動。
彭博社報道,全球經濟環境仍不明朗,[注冊美國公司]包括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未解決,以及歐洲仍未就希臘問題達成協議,均令投資者擔心增長前景,風險胃納下降由股市蔓延至滙市,資金上周有從亞洲市場流走的跡象,拖累多國貨幣下跌。
其中,菲律賓披索上周跌0.7%至41.335兌1美元,創3個月來最大跌幅,韓圜及泰銖亦跌0.4%,馬來西亞林吉特跌0.3%;即使中國人民幣仍保持上升勢頭,亦于觸及19年高位后稍為回落,全周上升0.15%。
評論:美國財政懸崖問題除了給美國經濟復蘇帶來了困擾之外,亦給全球經濟帶來悲觀預期,雖然,美聯儲仍在努力解決,但是投資者依然還是憂心忡忡,畢竟持續的寬松對于美原本就已千瘡百孔的財政問題而言還是有很大的威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