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中資券商的發展速度和規模與日俱增,數量達到近80家,而各家的業務發展差異化明顯。
大型中資券商以各自發展綜合性投資銀行為目標,[開曼注冊公司]中等規模的中資券商積極耕耘香港經紀業務以外,開始布局全方位的上下游境外一體化服務,而起步階段的中資券商以完善產品、業務線,獲得市場多業務牌照,增強在市場中的積累深度與厚度。
據Dealogic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IPO及配售承銷額排名前十家投行中,中資背景的占到6位,其中中銀國際排名第三,僅次于摩根士丹利和匯豐,而中信證券排在第五位;而單就以賬簿管理人角色完成IPO項目個數來看,建銀國際以19個項目,位列在港投行首位。
大型中資券商的投行發展戰略也有一定的差異化。其中,中銀國際在2014年設立了全球客戶中心,使得投行業務多元化,投行業務集中于大型的IPO項目,在年內香港市場的大型募資,如大連萬達、中廣核電力、哈爾濱銀行及中國北車,中銀國際均擔任重要承銷角色。此外,加強大宗商品業務的板塊、股票衍生產品等產品條線,實現股票、債券等綜合性融資方案的推送。
值得注意的是,中銀國際的私人銀行業務從2009年成立起,以年復合增長率50%的水平取得發展,公司方面表示計劃將客戶經理的規模由60個增加至80個。
中信證券國際則在和里昂證券整合發揮最大效應,實現在香港平臺的一體化作業,在香港及海外市場總共主導、參與了逾70單股權及債權融資項目,投行業務不僅僅局限于香港地區,業務版圖延伸至亞太地區:股權類投資銀行業務中,中國相關項目收入與非中國相關項目收入占相當比重,并繼續完成一批印度、印尼、菲律賓配售,印尼的美元債券、印度人民幣債、斯里蘭卡的主權債等?缇巢①彉I務方面,服務中國客戶以外,還有多起涉及東南亞跨境并購的項目正在進行中。
海通國際除了在股權融資業務外,債權融資業務也呈亮點,2014年債券承銷項目達21筆,總承銷項目數量及承銷金額均在全部中資券商中名列第二。
據海通國際發言人介紹,公司加快資產管理業務發展,仍然以擴大資產管理規模為目標,由4年前不到40億港元的規模做到了超過200億港元的資產管理規模。QFII額度107億港元,居中資券商之首,產品創新方面,海通滬深300指數ETF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給投資者提供更多機會。
國泰君安國際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泰君安國際在香港發展的定位是為國內的中小企業上市服務。截至2014年中報,國泰君安國際經紀業利潤占比總利潤31%,投行業務占比21%,貸款及融資占比38%。
從客戶數量上來說,[注冊馬紹爾公司]該負責人表示,國泰君安國際去年在同行中的排名比較靠前。但鑒于銀行和券商的IPO能力有分別,國泰君安國際投行業務去年下半年業務的重心是放在二手市場配售項目方面。
以齊魯國際為代表的起步階段的券商,則致力于通過完善業務牌照、豐富產品類型等方式,利用滬港通帶來的機遇在香港市場博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