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春節拉動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速回升,但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增速持續36個月為負,經濟增長疲弱態勢明顯。專家認為,即使利好政策出盡,通縮也要到6個月后才能緩解。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公司注冊]2月,CPI同比上漲1.4%,超過此前市場預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漲幅回升主因是受季節因素影響,同時,春節假期因素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他預測,3月后物價還會繼續保持低位運行走勢。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認為春節因素推高了食品價格,“1月、2月平均看,通脹在1.1%左右,仍處于類通縮狀態。”
此外,工業領域的通縮壓力依然很大。2月份PPI同比下降4.8%,連續36個月持續為負,并創出自2009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加上今日即將公布的2月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產增速數據,業內認為也會出現下滑態勢,因此,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預計,前2個月工業增速仍會有所回落,同比增速約在7.5%。預計前2個月零售同比增速在11%左右,此外,整體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前2個月增長14.1%左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2月份的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產增速均會出現下滑,他稱,由于春節假期零售和餐飲旺季不旺,預計1~2月消費同比增速將小幅降至11%左右。由于工業產品價格走低,能源、紡織行業不景氣,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可能降至7.4%。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放緩至14.2%。
根據目前經濟情況,多家機構預計2015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繼續探底,增速呈穩中緩降態勢,初步預計GDP將增長7%左右,為防經濟進一步下滑,更多寬松政策或將出臺。
“中國一季度經濟將再下臺階,或跌至7%水平。”國泰君安分析師任澤平稱,主要源于地產投資長周期放緩,以及人民幣實際匯率過強導致出口部門受損,重工業下滑明顯。隨著主要經濟增長動力指標先后到達中長期底部,中國GDP增速有望于2015年底至2016年探明底部,預計為5%~6%。
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與分化并存,通貨緊縮風險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將持續釋放經濟活力,宏觀調控政策繼續發揮支撐作用,宏觀經濟運行有望緩中趨穩,初步預計一季度我國GDP將增長7%左右。
李慧勇稱,目前情況,[注冊意大利公司]樂觀估計,即使所有政策都出,通縮也要到6個月后才能緩解。防通縮仍是現階段主要政策著力點,今年還會有兩次降息,五次降準。
宏觀調控依托兩條腿,在貨幣政策這條腿之外,財政政策也要發揮更大的作用。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楊馳預計,下一階段在貨幣政策保持適度寬松的同時,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也將發揮更大作用,減免稅負有可能取代增加支出成為財政政策新的發力點,中小企業稅負有望進一步減輕,房地產交易環節的稅收也有可能適度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