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新西蘭公司注冊]經歷今次中央的穩市事件,有人擔心內地為加強管理風險,會放慢金融改革的步伐,包括“深港通”也有延后的機會,對本港的金融業將有影響。花旗中國研究部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微博]對本報表示,A股巨震不會影響內地對金融市場改革的步伐及決心,反而內地為急切洗脫行政干預市場的負面形象,會出臺更多利好政策穩定國外投資者的信心,例如稍后推出的“深港通”、“滬港通”優化措施以及QDII增加額度等政策。
人民幣國際化不停步
市場認為內地近日以連串行政手段穩市,會破壞金融改革進程。花旗研究部首席策略師孫賢兵進一步解釋指出,中央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改革中,股市只是當中的一小步,其他還包括人民幣的國際化,以至亞投行的成立,以及“一帶一路”等政策的推出,都有一系列的時間表,由于改革是長遠的,故不會因偶然事件輕易改變。他仍然預期,“深港通”可于今年內推出。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同樣認為,“深港通”等兩地融通的金融基建,應該不會延后。他對本報表示,留意到近日有言論認為,本港需要設立“防火墻”,減少內地的金融風險傳至本港,他完全反對這種看法,因為港股是全球金融中心,一直以來,都受著世界各地的消息及情勢影響,港股無須另設“防火墻”去特別保護與內地的融通。
港交所(0388)早前就提出本港會引入“市場調節機制”,即當股份價格較5分鐘前的漲幅或跌幅達到10%(衍生產品為5%),將實施5分鐘“冷靜期”,每日最多觸發兩次。麥萃才認為,這措施可抱開放的態度,因為這措施不同于內地的升跌停板做法,而是預防一些錯盤交易,觸動程式技術沽盤,導致港股的大幅波動,但強調設置太多市場的保護措施,反而會傷害市場的效率。
港無須設“防火墻”
沈明高亦認為,設立“防火墻”[注冊塞舌爾公司]以行政手段干預股市只會影響港股自由度,損害本港自由市場原則。當局若是擔心股市大幅下跌,可透過市場措施管制匯率波動,以干預股市交易。但“防火墻”限制是“下下之策”,“滬港通”和深港通政策,正是為了打通兩地市場的隔膜,卻又因為今次的大跌,而特別設置“防火墻”,是倒退及本末倒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