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已經進入“利率管制基本放開”的新階段。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轉型和挑戰。
23日晚,中國宣布年內第三次同時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并“低調”地公布了另一個重要信息: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李波向記者強調:“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過近20年歷程,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根本環節”。
26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就此再度接受采訪。談及中國此次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重大意義,這位負責人表示,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開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存款利率上限,標志著中國的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改革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這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在整個金融改革的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對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當前中國經濟處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接續的關鍵期,[
香港公司注冊]放開利率管制可為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篩選支持的行業、企業提供更大空間,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進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為推動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隨著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金融機構在利率受保護情況下“規模即效益”的傳統經營模式將不可持續,有利于推動金融機構樹立起“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為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轉型創造了條件。利率市場化有利于促使利率真正反映市場供求情況,為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提供重要參考,從而有利于貨幣政策調控方式由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
同時,也應該看到,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
注冊香港公司程序]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開啟了新的階段,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央行這位負責人表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央行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并為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提供一個過渡期。待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后,將不再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這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